留客吃饭的事情(3)

  “□儿,你也去,好不好?去拜莫须有先生爹爹的年,二奶奶还给糖你吃——你真没有出息!——他不去你去!”

  此儿因为常不同人见面,故名字忘记了。“二奶奶”是称莫须有先生太太。妈妈看着自己的小儿威胁利诱都不成的,于是又命令丈夫独自去了。“你真没有出息”的“你”是威胁儿子,“他不去你去”的“你”是命令丈夫。

  竹老去了以后,花子不久也忙着去了。他恐时间落后,故忙着去了。花子的十二岁的儿子跟着也去了,儿子名叫“龙子”。龙子的十二岁的弟弟与七岁的妹妹也跟着去了。妹妹名叫“夜的”,因为是夜里生的,故名叫“夜的”。“夜”的音读是一丫。龙子是妈妈吩咐他去的,因为他的儿子生得体面,(小小的孩子后来跑到新四军里面去了,妈妈总是哭。)也只有体面的儿子穿了一件长棉袄,花子冬日没有棉衣了,今天虽是新年拜年,仍是冬日没有棉衣了。妈妈这样吩咐龙子:

  “龙,你也去,去拜莫须有先生爹爹的年,将来看沾本家莫须有先生的光也上学读书不能?二奶奶还给糖你吃。”

  弟与妹听说“给糖”,故也要去了。妈妈起初不赞成夜的去,岂有夜的去拜年的道理?亦即是岂有丫头去拜莫须有先生爹爹的年的道理?结果也由她去了,等于叫她去拿糖,等于穷人到粥厂上去领粥,多一个小孩子等于家里多一口人了。

  首先进莫须有先生——从作诗人的眼光看确乎是柴门,而在乡人心目中是伟大的莫须有先生的家门,首先进门的是顺,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望见竹老从溪边路上来了,他便首先去。接着依次而进,中间隔了少许的时间,是竹老,是花子,是龙子,是龙子的弟弟亦忘其名,是夜的。莫须有先生问夜的叫什么名字,由其父花子代答道:

  “因为是夜里生的,就叫夜的。”

  莫须有先生大笑,觉得这个名字有趣,若用文言翻译便是“夜生”,便差多了,人家将以为你读了庄子,庄子《天地篇》,“厉之人半夜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庄子的文章有趣,夜的名字有趣。然而莫须有先生感得空气诙谐有趣时,是很经过了一片严肃的时间以后。这一片严肃的时间,可以说是莫须有先生生平第一次经验,正如自己做了县长或者法官,拿着县长或法官的印,便掌握着人命的生杀之权,民生的祸福之机了,因为他们拜年用的是乡下人的礼法,跪下去磕头!

  莫须有先生虽也照例答着乡下人回答拜年的话:“恭喜恭喜!发财发财!”但心里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同你们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是社会上的农人,为什么向我拜年呢?”莫须有先生还是都市上文明人的习惯未除了,除了己只有社会了,除了自己懂得“自由平等”而外没有别的社会道德了。连忙有自己的良心答曰,“是的。我同你们有家族关系,我不能拒绝你们向我拜年,可见我同你们不是路人。‘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还是你们乡下人对,我一向所持的文明态度,君子态度,完全不合乎国情了,本着这个态度讲学问谈政治,只好讲社会改革,只好崇拜西洋人了,但一点没有历史的基础了!”

  接着莫须有先生佩服陶渊明,陶渊明那样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换一句话说他瞧不起当时的国家社会政府官吏,而他那样讲究家族关系,一面劝农,自己居于农人地位,一面敦族,“悠悠我祖,爱自陶唐”,“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在魏晋风流之下有谁像陶公是真正的儒家呢?因为他在他常当中过日子。别人都是做官罢了,做官反而与社会没有关系。农人是社会的基础,农人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这里了。否则是做官。一做官便与民无关。所以中国向来是读书人亡国的,因为读书人做官。

  中国的复兴向来是农民复兴的,因为他们的社会始终没有动摇,他们始终是在那里做他们的农民的,他们始终是在那里过家族生活的。中国古代的圣人都是农民的代表,故陶诗曰“舜既躬耕,禹亦稼墙”,后代做皇帝的也以知道稼穑艰难为唯一美德了。难怪陶渊明总是喜欢同乡下人喝酒,“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他是知道农人的辛苦,而且彼此忠实于生活了。

  于是莫须有先生很感谢太太预备了新年喝酒的菜,自己在土桥铺买的那两条大鱼也真是很有意义了,此地是山乡,山乡佃农从来没有吃过大鱼的,据说高山土著请客有一盘菜是“木鱼”,即是拿木头雕一尾鱼,表示鱼的名贵,徒徒心向往之而已,主人待客之诚而已。但莫须有先生家的拜年客都是来拜年,都没有拜年吃饭的意思,他们从来不被请吃饭,因为大家都是贫家,自己的食粮够一年吃的(只有冯竹老一家)便算是托天之福了,哪里还给人吃呢?今天莫须有先生太太特地为他们做了许多菜,没有到吃饭的时候,他们是绝对的不知为不知了。龙子等三个小儿则本来以拿糖为目的。往下都属于莫须有先生太太的传记范围了。莫须有先生始终是笑而不言。

  三个小儿,一齐挤到里屋里去。莫须有先生太太在里屋里。里屋之门甚小,故曰挤。一齐拜年,如磕头虫。莫须有先生太太在县城家里时,每年有此热闹光景,因为离娘家近,娘家的侄儿辈都来了,人数在十人左右,旁人都羡慕莫须有先生太太娘家的人丁旺。侄子向姑母拜年,如满地磕头虫。想不到到这个穷乡僻壤来也是人多嘴众了,这真叫莫须有先生太太欢喜。于是拿东西出来分,每人兜着花生,兜着糖粑,另外还兜着云片糕,兜着龙酥饼,这是三个小儿未曾得见的。但不见□儿来,莫须有先生太太问道:

  “□儿怎么没有来呢?”

  □儿的爸爸从外面屋子里答道:

  “他怕人,他不来。”

  说这话时,仿佛人生真有不足处。

  “这是□儿的,龙子替我拿给他。”

  龙子拿着便走了,弟与妹也便走了,□儿虽然没有来也拿了一份儿走了,同时又只有□儿的爸爸坐在那里最是心安理得了。此地人情,或者是各地人情亦未可知,小孩子得了人家给的东西,必要赶快拿回家去给妈妈看,授者希望如此,受者小孩子的妈妈亦希望如此,简直是翘首而企望之,一方面是怕人情失落了,即莫须有先生太太亦如此,一方面是看看“我的小孩子到底得了一点什么?”此事可谓完全不以小孩子为主,莫须有先生常常为小孩子抱不平,因为小孩子总应该首先是吃东西,何以拿回去给妈妈看呢?而奇怪,小孩子都不要吃,直到见了妈妈之后才要吃了。大概小孩子是见了妈妈才要吃的。以前是视觉,见了妈妈才是食觉。

  照例,新年拜年,当主母的,只受小孩子的拜,不受成年人的拜,故当主母的亦不见成年人拜者的面。家族之间情形则略有不同,主母受拜,即是主母出来见面,无可无不可。今天莫须有先生之家情形更不同,若莫须有先生太太不出来,则几个庄家汉对着莫须有先生的庄严面孔必无所措手足了,结果大家坐的时间是不会久的。故小儿们的赏赐发出去之后,莫须有先生太太便从里屋里喊出口号道:

  “你们三位拜年客都不要走了!”

  三位拜年客都连忙回答道:

  “二奶奶,拜年!”

  “‘到屋就是年’,——你们都不要走了,我拿茶给你们喝。”

  谚云,“到屋就是年”,意思是说到屋就等于拜年,不必真个的要拜也。莫须有先生太太尚在里屋忙于拿茶他们喝。拿出来乃是四个碟子,一碟花生,一碟瓜子,一碟酥糖,一碟龙酥饼。这些东西都非莫须有先生太太亲手拿不可,因为小孩年幼,不能帮着作事,莫须有先生是拜年客的主要的对象,今天当然不便帮着作事了。三位拜年客,都被庄严面孔的莫须有先生陪着坐着,莫须有先生太太一出里屋的门,一齐便都站起身,一齐说道:

  “二奶奶,拜年!”

  “不拜不拜,礼是个意思,‘到屋就是年’,——你们看我手上拿着东西,怎么受你们的拜呢?”

  是的,三个庄家汉就都看一看那手上拿着东西,四个碟子,四个碟子里的什么一眼都看清楚了,连忙便不用得再看了。天下的事情都没有假的,难怪读书人家高贵,难怪旁人都敬重吾家莫须有先生,这四个碟子里装的东西不是真的吗?这个反乱年岁哪里有呢?其实他们的本意是说一个碟子,这个碟子里的酥糖。

  接着一人倒一杯茶,也是生平第一次喝这一杯热茶了。茶真是热得好。莫须有先生从旁窃笑,中国的农人一方面是勤苦,另一方面因勤苦之故也非常之懒散,或许是病态,因为他们比莫须有先生斯文人还喜欢喝茶了。莫须有先生只喝开水。他们贪喝茶正如贪吃烟。

  “请,你们请,随意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