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家最初底派别(1)

  自老聃、关尹以后,道家思想弥漫天下,杨朱、列御寇、魏牟各立一说,于是道家渐次分为两派。依武内先生底说法,第一是关尹、列子底静虚派,第二是杨朱、魏牟底全性派。静虚派主张人当舍自己底欲望,断绝知虑,顺着天赋的真性来生活。全性派以为情欲乃人类底本性,当舍弃人间底名利,放纵本能的情欲。前一派可以说是消极的道家,为田骈、慎到所承传。后者为积极的道家,庄周底学说从这派发展而来。

  齐威王、宣王在位底时代,自西历纪元前三五七年至前三〇一年,五十七年间,齐底都城为中国文化底中心。当时底齐都即今山东临淄,城周五十里,辟十三门,其南门名为稷门。因为威宣二王礼聘四方学者,于是天下人物都聚于临淄。邹人孟轲,楚人环渊,赵人慎到,宋人宋牼,是外国学者中受特别优待底人物。他们受王金钱及邸宅底厚赐,地位等于上大夫。还有齐国本地底学者,如三位驺子、淳于髠、田骈、接子等,也聚于齐都。淳于髠是仰慕晏婴底学者,见梁惠王,一语连三昼夜无倦。惠王要留他,待以卿相之位,辞不受。三驺即驺忌、驺衍、驺奭。《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齐有三驺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是宣王时人,唱五行说,倾倒一时。驺奭稍后,采驺衍之术以纪文,颇为齐王所嘉许。这几位都是齐人所称许,当时有“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髠”底颂。对于田骈、接子,当时也号为“天口接田”。在这班人以后还有齐襄王时底荀子。当时他们底邸宅多在稷门之下,所以齐人称他们为“稷下先生”。

  在稷下著书底学者,我们从《史记》、《汉书》里还留着些少名字。其中与道家思想有关底,如环渊、接子、慎到、田骈和后世假托底《管子》及《太公书》。环渊为老子弟子,从楚至齐,为输道家思想入齐底第一人。他底学说已不可考,《史记索隐》说:“环渊、接子,古著书人之称号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慎到传下说“环渊著上下篇”,《汉书》作《蜎子》十三篇。蜎子就是环渊。接子底著述也失传,《史记正义》记“《接子》二篇,《田子》二十五篇”,《汉书》同,记“《田子》二十五篇,《接子》二篇”。《史记》记“慎到著《十二编》”,《汉书》有《慎子》四十二篇底名目,《隋》、《唐志》有滕辅注底十卷本。后来连十卷本也不传,从《群书治要》录出七篇。马聪《意林》录《慎子》佚句十三条,宋以后,只余五篇残本。田骈底书今亦不传。驺衍底五行说到战国末年各派也染了它底色彩,在道家思想上最为重要,当于说庄子以后略论一下。

  甲 彭蒙、田骈、慎到底静虚派

  在旧籍里,彭蒙、田骈、慎到三个人常并提起。彭蒙底思想如何,已不可考。《庄子·天下篇》引彭蒙之师底话:“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看来,他所师承底是渊源于列子。田骈、慎到底学说也不外是从贵虚说演出来底齐物弃知说。《吕氏春秋·不二篇》说“陈骈贵齐”,是知齐物论为田子所特重。齐物论底大旨是“齐死生,等古今”。以为古今生死乃是大道连续的运行,本不足顾虑,所以对此能够不动情感,不生执着底便是见道底人。慎到底学说是从弃知着眼。《庄子·天下篇》介绍他和彭蒙、田骈底思想说:“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冷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形,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杰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

  彭蒙、田骈、慎到,都以为万物平等,各有所长短,若以人底知虑来评衡,那便违道了。故自身应当绝虑弃知,等观万物,无是非,无进退。假如有进退往还,亦当如飘风,如羽毛,如磨石,纯是被动,能任自然而后可。知虑于生活上无用,所以不必力求,由此可见天下之尚贤为可笑。墨子底尚贤论也当排斥。从这理论发展出来,人间一切若得其法,虽然没有贤智的人来指导也可以治理,结果,只要有了固定的法则,天下便治了。慎到被归入刑名家就是这个原故。《荀子·解蔽篇》说:“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有法无贤,是稷下道家底一派。这种对于法底全能底态度是道家一派转移到法家底枢纽。又,《荀子·天论》说:“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先后也是从《老子》底“圣人后其身”及“不敢为天下先”底意义而来。《吕览·执一篇》述田骈对齐王说:“臣之言无政而可以得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得材。”也是《老子》“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底意思。可见法家与道家底关系。

  还有从齐物思想引出农家一流底实行运动。这派假托神农之言,主张从事农业,自己生产,自己生活。社会分业是不对的,纳赋税给人君是不对的,物价有贵贱,交易用斗衡,都不对。社会无论是谁都要工作,齐贵贱,同物价,泯善恶,一味以归到自给自养,君臣并耕底境地为极则。关于这派底学说现已不存,《汉书·艺文志》有《神农》二十篇为战国时代底著作,而作者不详。《孟子·滕文公》出许行底名字,想当时这派底宣传很用力,《神农》书也许是他们所用底圣典。因为许行不主张社会分业,与儒家底王道思想不合,所以受孟子排斥。但《孟子》里没细说许行底思想,我们到底不知道他主张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大体说来,不外是道家底齐物思想底具体化吧。《吕氏春秋·审为篇》记:“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致民利也。”这也许是战国时底农家所奉底经句。社会组织越严密,人必不能不分工,齐物主义底不能实行,乃意中事。齐物主义是教人再反到自然去过禽兽式的生活,虽然实现,未必是人生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