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的蝈蝈》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晚饭后,一家人散步。走到小区门口,被一阵密集的“唧唧——唧唧”声吸引——是卖蝈蝈的。

  儿子嚷着要买一只。

  路边停着一辆自行车,后座上左右两侧,捆着几百个小竹笼,每个小竹笼里,都装着一只蝈蝈。走近了,蝈蝈声更加急促响亮,此起彼伏,像没有指挥的大合唱。

  卖蝈蝈的中年男子站在一边,卷起破了边的帽子,呼哧呼哧地扇风。

  问价格,中年男子指着竹笼,用一口浓重的乡音说,左边的每只三元,右边的五元。问缘故,男人回答,左边的是养殖的;右边的是从庄稼地里一只一只捉回来的,叫声不一样。

  儿子选了一只野生的蝈蝈。提着笼子,儿子高高兴兴地和妈妈先回家去了。“唧唧——”一只蝈蝈的叫声,渐渐远去,就像大合唱里一个声音唱着唱着突然跑了调,越跑越远。

  我好奇地问中年男子,那些蝈蝈,是怎么从庄稼地里捉来的?

  他说,这些蝈蝈,都是我两个孩子捉的。男子看着我儿子的背影,比划着说,我的小孩子和你儿子差不多大,大女儿已经读高中了。这些蝈蝈,都是他们姐弟俩放学后,上庄稼地里捉回来的。说着,他忽然咧咧嘴嘿嘿笑着说,你看你们城里的孩子,多白嫩啊。我的两个孩子,晒得都跟黑蛋似的。

  他告诉我,每年一到夏天,两个孩子就会利用星期天和暑假,到田间地头捉蝈蝈,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捉三四十只。孩子的爷爷奶奶,则会早早编织好一些小竹笼,用来装蝈蝈。然后,他再骑着自行车,驮到城里来卖。不过,女儿快升高三了,学习紧了,没时间捉蝈蝈了。所以,他才又从养殖场里批发了点养殖的蝈蝈,一起拉到城里来卖。

  说到两个孩子,中年男子黑黝黝的脸上露出些许欣慰。他说,女儿的老师说了,这孩子肯干,明年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这不,我得给她先攒好学费呢。

  我问他,这些蝈蝈都卖掉,要多长时间?

  他说,生意好的话,一天能卖三五十个,这些都卖掉,总要十来天吧。因为家离城里有一百多里远,所以,每次都等全卖完了才回去。

  那晚上住哪儿啊?我关切地问。

  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座桥说,这么多蝈蝈,太吵,住哪儿都不方便。我晚上就睡在桥洞下面,吵不着别人,还省钱。他憨笑着。

  天渐渐黑了。不断有人领着孩子,好奇地走过来。

  我对他说,我再买一只吧,免得那只蝈蝈落了单,孤独。

  他帮我挑选了一只。

  “唧唧——”提着笼子,我向家走去。家里,另一只蝈蝈,在“唧唧”地呼唤。我的家,会成为这两只蝈蝈在这个城市里的家吗?

  1. (2分) 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

  2. (2分)“卖蝈蝈的中年男子”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3. (2分)小说结尾“我的家,会成为这两只蝈蝈在这个城市里的家吗”有什么深层含义?

  4. (3分) 揣摩“我对他说,我再买一只吧,免得那只蝈蝈落了单,孤独。”说说“我”此刻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5. (3分)依据你对小说的理解,适当发挥想象,分别描述“城里一家人”和“乡下一家人”晚饭后的生活场景。

  答案:

  1.(2分)我为儿子买蝈蝈,与卖蝈蝈男子攀谈后,又买了一只蝈蝈

  2.(2分)勤劳、节俭、朴实、善良 、慈爱(言及三点得满分)

  3.(2分)表达对进城农民的深深同情,对城乡生活差别的深切感叹

  4.(3分)“我”了解到“卖蝈蝈男子”家里情况后,想尽一份心,帮帮他

  5.(3分)“城里一家人” 晚饭后牵着孩子漫步街头、公园,享受着生活的安逸与舒适;“乡下一家人”晚饭后大人在编蝈蝈笼子,整理家什农具,孩子们到田间地头捉蝈蝈,还在为生计操劳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