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葛其恒

  ①半山腰突遇大雨,往山顶走,顶风冒雨;向山下跑,风缓雨舒。此时,应该继续上山还是下山?“向上继续攀登!”登山专家给出的答案,令人意外,却有其道理。事实上,去往山顶,虽然顶风冒雨,却不会有更大危险;而往山下跑,风雨虽减弱,可万一遭遇山洪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风雨过后,青山叠翠、彩虹似练的绝美景色,正是对逆风雨而行登山者的最好奖励。

  ②当困难挡道、步履坎坷,当山重水复、歧路徘徊,我们不妨从攀登中借鉴破解困境、滋养信心的办法。攀登每向上一步,意味着迈过了一级困难,离目标更近了一步。攀登每向上一步,也意味着境界水平提升了一步,逐渐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攀登可以克服困难、可以摆脱羁绊、可以快速突围,所以攀登总能给人以巨大的方向感、前进力和面向未来的希望。如若遇围困时停留原地消极等待或者调头折返,看似躲过了困难,实际并没有取得任何进步,因为困难依然在那里。

  ③攀登之路虽然更为艰险,付出的汗水也更多,却是突出重围、实现目标的制胜之路。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我们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出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决策。当时的中国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党中央决定自力更生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最终,“两弹一星”横空出世。无论是面对革命困境还是面对发展难题,我们党历来都是坚守初心、不畏艰险。也正因为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我们才不断赢取“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胜利局面。

  ④学会攀登,因为攀登连通着坚守初心、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攀登不同于悠然散步、肆意奔跑,无论多么艰险都要朝着登顶目标行进,这必然需要忘我无我的奋斗和坚守初心的态度,不为美景所惑、不为情绪所扰、不为孤独所烦,全身心沉浸于征途。步履在攀登,身心同样在攀登。理想信念坚定、精神上不“缺钙”,实践行动中才经得住各种考验。正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⑤善于攀登,因为攀登体现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决心意志。越是攀登险峰,越是需要坚毅果敢的勇气,呼唤攻坚克难的能力。攀登中的每次抬脚都是一次挑战,行至险要处,甚至每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牺牲,唯有逼迫自己、激发潜力,才能刷新攀登高度。为了在同新冠病毒“赛跑”中抢救更多生命,湖北武汉在全国支援下仅用两周时间就建成两所应急医院、仅用三周时间就建成16所方舱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才能战胜磨难、跨过磨难,收获更大的进步。

  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攀登上去了才算是进步,不断攀登才不会退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攀登不止,中国必将更加自信地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必能抵达更加美好繁荣的广阔天地。

  (《 人民日报 》2020年06月23日 04 版)

  5.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B.文章开头以现实生活中的登山事例来引出论题,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章第②③段论证了面对困难,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攀登,应该怎样攀登的道理。

  D.文章第⑥段总结全文,发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攀登不止”的时代强音。

  6.文章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7.文章第⑤段说:“只有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才能战胜磨难、跨过磨难,收获更大的进步。”下列不适合做这一观点的事实论据的是

  A.辛弃疾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心系国家,致力于北伐中原的大计。

  B.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行走二万五千里,最终于陕北胜利会师。

  C.华为公司在某些西方势力的打压下,奋力前行,其5G技术在全球独领风骚。

  D.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与命运抗争,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

  答案:

  5.C【解析】文章第②段论证了面对困难,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攀登。第③段论证了攀登的意义。

  6.B【解析】第④段引用了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里的名言“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论证论点,所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7.A【解析】“辛弃疾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心系国家”属于爱国事例,不能论证第⑤段“只有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分期,才能战胜磨难、跨国磨难,收获更大的进步”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