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的舞蹈》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珠子的舞蹈
谢志强
国王接纳了一个老人的进贡。据老人自称,他代表他所在的那一方土地上生活的臣民,表达对国王的拥戴,这两颗珠子便是明证。
国王占领这个王国,屡受刺杀、谋害,他觉得这个王国处处隐匿着敌人。他还是第一次看臣民的忠诚表白。
老人说:陛下,我这一对珠子是家传珍宝,它们一碰着毒药就兴奋,兴奋地跳舞。
国王大悦。他现在时常面对膳食提心吊胆,已有数名侍从中毒身亡。他进食前,必须有侍从先品尝把关。国王立即安排了放毒药的菜肴。
果然,两颗珠子浸入菜肴,便一跃而起,兴奋不已地蹦跳,在桌上此起彼伏,像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王宫舞女,跳得姿态优雅,还不时地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两颗珠子成了国王的忠实侍从,这个秘密只有国王知道。可是,还是不断地有人自投罗网,隔数日,两颗珠子就对送来的菜肴跳舞。国王立即发旨追查投毒罪犯——膳食房的厨师、帮手,又牵连各自背后的王宫官吏,一抓就是一串子。
很快,王宫上下,都知道了那两颗珠子。国王便对两颗珠子宠爱有加。他要求保管珠子的侍从:珠子享受王亲的同等待遇。珠子是物件,无法加官奉禄,但是,在形式上珠子的政治、生活待遇已超过了宫内的宠臣。
珠子沾满油珠和饭屑。侍从当着国王的面给珠子“净身”,那是用羊奶或驼奶又浸泡了鲜花的花瓣制成的净身液。国王最后会捧着珠子吻一吻,那是无限的深情。国王觉得珠子维系着他的生命。侍从在替珠子“净身”的过程中,稍有磕碰,国王便动怒。
可是,国王又生出忧郁,毕竟珠子长久没有舞蹈了。国王喜欢欣赏珠子的舞蹈,而珠子一旦舞蹈,又意味着威胁的逼近。无聊至极,国王就授意在膳食中下毒,他要观看珠子的舞蹈——久违了毒药,珠子的舞蹈近乎疯狂,甚至一跃,双双落在石板的地上,敲击地板的劲头使得国王心疼。
国王不再采用这种方式了,他沉浸在对珠子的舞蹈的回忆之中,他在最后那次珠子的狂舞中感到一种死亡的气息。于是,国王格外地呵护它们。原来的“净身”仅仅是膳前餐后,他又规定,还加上早晚各一次。净身液的鲜花,有的是乡间采摘,王宫专门修建了暖房,终年鲜花盛开。
珠子已习惯了净身,甚至,天气酷热,珠子偶尔不安地跳动——那不是舞蹈,而是珠子表达它们的愿望,国王以为珠子表演了,可一旦珠子置入净身液,它们又陶醉地平静下来。国王又要求伺候珠子的侍从在天热天冷的时候,增加珠子的净身次数。珠子始终散发出特殊的芬芳,似乎珠子已吸纳了天地间花香的精华。
国王不再观赏珠子的“净身”,那是一个复杂费时的过程,他只随身佩戴着它们。
不幸终于发生了,那个不幸似乎酝酿了许久——国王中毒了。那次用膳,照常是珠子浸在膳食的碗里,珠子没有作出反应,它们应当及时地舞蹈呀。
国王腹中绞痛,他知道可怕的谋杀终于降临了。他望着珠子,说:你们怎么没舞蹈?
那个献珠的老人来了——国王早已安排老人在王宫里当差——看护花房。国王忍痛责问老人,说:你谋害了本王。
老人笑了,说:陛下,是你过分宠爱了珠子,从我的祖辈起,珠子洗浴的都是毒水,它们本来对毒药很敏感,我说过,它们一碰毒药就兴奋地舞蹈。
国王说:可,它们没有舞蹈……
老人笑着平静地说:陛下,你改变了它们的本性,它们已习惯了你安排的生活。现在,它们一碰净身液就跳舞了,你已经看不见这一点了。
国王的口中流出乌黑的血液。他的生命之火熄灭的最后那一瞬,脑子里闪过的是一对珠子的狂舞。
(选自《文学港》2004年第1期,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围绕“珠子的舞蹈”展开,先写珠子碰着毒药就舞蹈,然后写珠子碰不着毒药就不安地跳动,最后写珠子碰着毒药也不舞蹈,情节一波三折。
B.这是一篇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作者以奇异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两颗神奇的珠子,赋予它们灵魂和生命,两颗珠子的变化可以看做是一种隐喻。
C.作者不惜笔墨地描写国王对两颗珠子的过分宠爱,既讽刺了国王将生命维系于会跳舞的珠子的愚蠢,也交代了后文珠子改变本性的原因。
D.小说擅长细节描写,譬如“侍从当着国王的面给珠子‘净身’”以及“他随身佩戴着它们”这两个细节,就表现出国王对侍从下毒的担心和高度戒备。
E.国王中毒后老人说“你已经看不见这一点了”,语义双关,既表明了国王不再观赏珠子的净身因而不知道珠子本性已改变,也表明了国王必死的结局。
5.小说结尾部分写了老人的笑,笑中隐含了老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6.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多余,删去也不会影响故事情节的完整。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试题答案:
4.BE
5.(1)计划实现的欣慰
(2)对国王中计的嘲讽
(3)计划高明的自得
6.(1)不能删。
理由:①写国王“脑子里闪过的是一对珠子的狂舞”,很好地照应标题和前文;
②对国王垂死情形的描述,表现了国王的悔恨、遗憾以及求生的欲望等,丰富了人物形象;也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③描述国王中毒后垂死的情形,使小说更有震撼性和警示性。
(2)可以删。
理由:①从老人“你已经看不见这一点了”一句,已经可以看出故事的结局,戛然而止,更有余味;
②以老人的话语结尾,老人形象的主体性更加突出,故事也更有弦外之音;
③以老人的话结尾,小说主旨也就在其话语中表达出来,显得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