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礼物》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冬至的礼物
奚同发
文本一:
今天是冬至,白天上街买馅自己包了饺子,反正一人吃饱全家不饥,于是中午晚饭都吃了饺子。
他独居多年。在自己尚不知疼痛的年龄便失去了父亲,母亲独自把他带到十岁多也撒手人寰。成年后从农村招工进厂,而后也有过短暂的家庭欢乐。不幸的是妻子在生孩子时没有抢救过来,儿子四岁多也因病折。很长一段时间,他不知自己的生命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先他而去,唯独让他还活着,而且一直活到快七十岁。
小区一帮老头儿常聚在一起晒太阳。老胡头爱说儿子多么多么忙、多久多久才打来一个电话。虽如此,他脸上仍是一副满足的样子,有些炫耀的意思。如果谁家孩子回来看他们一趟,或给某个老家伙过个生日,他们一准会从儿子说要回来那天起,便开始向大家唠唠叨叨∶都多大年纪了,还过啥生日,可儿子非要回来给咱过,你说这些孩子天天忙得啥样儿?比如老胡这么一说,一圈人便夸赞他养了个好儿子。老胡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多少天后还会向大家复述他过生日的盛况∶终于全家人都聚齐了,孩儿还亲自炒菜,你说男孩儿怎么喜欢下厨?都是女人的事儿嘛!大家知道他故意这么说,还是纷纷接话∶不就是为让你老家伙高兴吗?搁平日,人家西装革履,家有保姆,哪会自个儿下厨呀?
现在的商家无孔不入,就是冬至也弄得满大街的节日气氛。电视节目也都与冬至有关。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无聊地频繁换台,打瞌睡,干脆关了电视闭目养神。还不到七点,他这时不会上床睡觉,咋说也要挨到九点或十点,否则夜太长,要醒几次。
如果儿子活着,也该成家立业,也该有了孩子了……如果儿子一家今天回来,他肯定也会提早张罗一桌好菜好饭等着他们。
也下意识地望了一眼门,竟好像有钥匙转动。他揉一下双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老眼昏花,确实锁柄在转动。
接下来,他看到门被推开一道缝,一只手从门缝伸进来关掉门侧的开关。"啪"的一声,全屋顿时黑下来。他轻轻地发出一声惊讶。见过太多世面,走过太漫长的人生,已退休多年简直挨着日子等待大限的他,似乎对此不会有太多怎么样的反应。打劫或偷窃?如此熟练地开门、熄灯,像进了自家门,显然不是他们第一次"光临"同样的住宅。
眼睛还没适应,借着门外的光,他看到呼啦啦冲进几个黑影,其中一人转到他身后用双手蒙住他的眼睛,好在手并不重。接下来,他没听到任何命令他的恐吓或威胁,身后的男声只是说∶快。再就是感到身前的茶几上一阵哗啦啦响动。身后男子又说∶儿子,快点儿,你们快点儿。一个童声应答∶爸爸,就好,马上就好。
突然手机铃声在他身后响起,捂他眼睛的一只手随即挪开。
他听到身后的手机里有人说∶儿子,你们什么时候到呀?接着,手机里又传来一女声∶让我说,让我说。儿子,你们到哪啦? 我跟你爸在小区 门口等你们哩?
余左手捂着他左眼的男子,迅捷松手跳开,然后冲向门口,按压墙壁上的开关……"啪"的一响,大家都在暖黄色的灯光下了。
顿,他的老眼才看清∶身前茶几边站着一个男孩儿和一个女人,两人正拆一个大纸盒子的手停在半空,另一年轻男子站在门口望着他张口结舌…..
哈哈哈.他先笑了。
认出来了,是楼上老张的儿子一家。儿子眼边那颗痣非常明显,跟他爸一样一样的。不等人家三口回过神儿来,他淡定地说∶孩儿,你们走错门了,你爸住楼上。
老张儿子一家极为尴尬,连忙道歉。女人边收拾桌上的东西,边道∶瞧这事儿弄得,瞧这事儿弄得……男也说∶真对不起,真对不起,大爷大爷……
没事没事。他说着这些,人家已"咣"一声拉上门。屋内又一次寂静下来。他自笑了,正想自己的儿子,老张儿子一家就来了,也算是老天爷可怜他,给他一个短暂的冬至礼物吧。这屋里多少年没来过年轻人和孩子啦!他索性又打开电视,调来调去,荧屏上一个主持人正下饺子,另一主持人说着什么"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有管"。
瞧瞧,这日子,哪的人过得都差不多,楼上楼下也就差个孩子回来。他之前上过老张家,也去过楼下老刘家。除了家具款式略有差异外,各家屋里家具摆放位置大同小异。如果不开灯,摸错了屋,进错了门儿,也没啥不可能的。更何况这单元楼都长得一个样儿,有一次他走到另一单元,钥匙半天塞不进锁眼,屋里人就开了门…哈哈,大家相视一笑,瞧这事弄哩,错了…
刚放松靠到沙发背上的他,突然身子挺得直直的——可是,可是,他们的钥匙?老张家的钥匙咋能打开∶家的门呢?
文本二∶
又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一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怀疑与学问》)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详写老胡头向众人说起儿子回来给自己过生日的事情,意在与"他"处在失去亲人的孤独境况形成对比,同时为下文开错门的情节做铺垫。
B.一次错误的开门入户却让孤独老人感到这是冬至短暂的礼物,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社会应给他们更多的关注与精神慰藉。
C.老张儿媳反复说"瞧这事儿弄得",儿子反复说"真对不起",展现了老张儿子一家误入别人家的尴尬场面,也表明老张的儿子并不经常回家探望老人。
D.作者刻意略去主人公的姓名、职业、身份等信息,也略去了外貌描写,重点突出老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这样使老人的形象更具代表性、普遍性。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孩子们回家祭祖的日子,在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这一天独居老人感到格外孤独。
B.《大学》是讨论教育问题的儒家经典,相传为曾子所著;《大学章句》是朱熹对《大学》的解析,被认为最有权威,影响最大。戴震敢于质疑朱熹,是需要勇气的。
C.顾颉刚认为怀疑虽然有它的消极影响,但是更有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积极意义。同理,我们对于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赏析,也可以在质疑中获得新的发现。
D.戴震质疑的核心是宋代的朱熹怎么可能了解一千多年前周代人的真正想法呢?所以朱熹在《大学章句》里阐发的观点、所做的分析,也未必完全符合古人的本意。
8.从冬至夜里"他"的房门突然被打开起,独居老人的心理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的变化?请结合文本一相关情节简要分析。(5 分)
9.顾颉刚主张学贵有疑。对于文本一中"老张的儿子小张误入老人家门"这一情节,在课堂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质疑。有人认为这不合情理,是作者情节设计上的败笔;但也有人认为作者已然认识到了钥匙的问题,还这样设计,应该是刻意而为,必有匠心。你要参与讨论并发言,请写出发言要点。(6 分)
阅读答案
6.C 【解析】"也表明老张的儿子并不经常回家探望老人"过于武断。应该说有这种可能性,但也可能就是偶尔的失误。(3分)
7.C 【解析】"顾颉刚认为怀疑虽然有它的消极影响"错。文本二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中的"消极方面"并非"消极影响"的意思。(3 分)
8.①紧张∶房门被打开,灯被关掉,他怀疑有人入室偷窃。②释然∶他听到几个人的对话没有什么恶意,心里便轻松了。③开心∶灯被打开后认出老张儿子一家,他哈哈大笑起来。④稍得安慰∶他正在想儿子,老张儿子一家就来了,他感到这算是给他一个短暂的冬至礼物。⑤怀疑∶想到钥匙问题,他开始怀疑刚才的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每点1分)
9.观点一∶我认为是败笔。
①小张回来给父亲过生日,表明他很孝顺;小张与邻居很熟悉,表明他成长在这里。可是竟然走错了自己家的楼层?不合情理。②老张夫妇一直在小区门口迎接儿子一家,竟然彼此错过了,不合情理。③就算楼里各家的格局、家具摆放差不多,但家里的气味、父亲的身材、手感对儿子来说也不可能一直分辨不出异样,要靠开灯查看。④陌生人进屋,一番操作,老人竟没有开口出声,明显不合常理。⑤如果楼层走错还存在一点可能,但钥匙竟能同时通用,这几率太小了。(每点2分,扣住"不合情理",答出三点即可。有其它答案但能自圆其说亦可)
观点二∶我认为是妙笔。
①小张误入不但可能而且有深意。小说借老胡的炫耀,已经表明现在的年轻人很忙,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小张如果也不常回家,于激动中走错楼层,是可能的。小说交代了楼房格局及家具摆放高度趋同的特点,这使小张进入别人家还动作熟练也具有了可能性。而且儿子不认家门的荒唐更突出了子女对老人缺少关爱这一社会问题的严重性。②小张这一误入,使原本平淡的情节陡生波澜,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趣味性。③结尾有关钥匙的疑问更是神来之笔。老人一想儿子,就有儿子来到;老人一看门锁,门锁就转动;别人家的钥匙能开自家的门。所有这些都是在暗示读者可能根本不存在小张一家人误入的情节,这些不过是老人的幻觉,是深刻的孤独催生出的渴望。这一神来之笔,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每点2分,扣住"刻意而为",答出三点即可。有其它答案但能自圆其说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