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霸字次公》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黄霸字次公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诩二百石卒史。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孙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守丞相长史,坐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岁乃出。胜出,复为谏大夫,口荐霸于上,上擢霸为扬州刺史。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行之。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五凤三年,代丙吉为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户。为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B.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爰敬焉/

  C.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D. 霸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察廉:指举孝廉,是汉朝一种选官制度,被举人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B. 鳏寡: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泛指老弱无依无靠者。

  C. 伍长:古代以五家为伍,设伍长一人,军队中五人为一伍,设伍长,“队伍”一词源于此。

  D. 侯:古代五等爵位之一。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如张良被封留侯,黄霸被封定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霸少有大志,捐官出仕。他少年时就努力攻读法律之学,曾经两次捐官,初入仕途虽有挫折,但仍不放弃,最终封侯拜相。

  B. 黄霸廉洁奉公,执法公平。无论是管理钱粮,还是处理疑案,都能公平持正,受到官吏百姓的称赞,得到汉宣帝的赏识。

  C. 黄霸文治有方,政绩卓著。他选拔良吏,宣传诏令,劝民向善,勤事农桑,种树畜养等,政绩非常突出,号为天下第一。

  D. 黄霸任劳任怨,勤政爱民。他被贬颖川,俸禄由二千石直接降到八百石,依然勤于政事,治下的鳏寡贫穷者都能得到照顾。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

  (2)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

  【参考答案】

  1. C

  2. D

  3. D

  4. (1)正值汉宣帝即位,汉宣帝在民间时了解百姓深受官吏之苦,情况很严重,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就征召他来让他担任廷尉正。

  (2)百姓归于教化,孝顺父母的儿子,友爱兄长的弟弟,贞节的妇女、乖顺的孙子一天比一天增多,耕作者对耕田边界土地互相谦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当于法”是符合法律的意思,修饰“处议”,不应该断开,排除

  A项。“吏民”是“爱敬”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有让”是能谦让的意思,“足知”是足智多谋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两者应该断开,排除B项。句意:黄霸善于观察而思维敏捷,又通晓法律条文,温和善良又能谦让,足智多谋,善于治理民众。黄霸担任河南太守丞时,处事及议论都符合法律,投合人心,太守非常信任他,官吏百姓都爱戴尊敬他。故选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黄霸被封为定侯”错。结合文本内容“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分析可知,“定侯”是谥号,不是封号。故选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俸禄由二千石直接降到八百石”错。结合“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分析可知,应是“连贬秩”。故选D。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会”,恰逢、正当;“在民间”前面需要补充主语“汉宣帝”;“知”,了解、知道;“苦”,受……之苦,苦于,被……所苦;“闻”,听说;“召”,征召;“以为”,以(之)为,让……担任。(2)“向”,趋向、归于;“化”,教化;“弟弟”,友爱兄长的弟弟;“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畔”,田界;“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遗”,丢失的东西(动词作名词)。

  【参考译文】

  黄霸字次公,是淮阳阳夏人。黄霸自幼学习法律,向往做官。他因廉洁著称,被考察增补为河东均输长,又被考察评为廉能而担任河南太守丞。黄霸为人观察入微,心思敏捷,又通晓法律条文,然而性情温和善良懂得谦让,很有智慧,善于组织调度下属。他做太守丞,处事议论都合乎法律,投合人心,太守非常信任他,官吏百姓(都很)爱戴他。昭帝即位,年龄很小,大将军霍光掌权,大臣们争夺执政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划作乱,霍光杀掉他们之后,就遵循武帝时的法度,用刑罚严厉地惩治下属,因此一般的官吏都崇尚严酷的刑罚作为能事,但是唯独黄霸以宽和成就名声。适逢宣帝即位,他在登基前就了解到百姓苦于官吏的严酷,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召升黄霸为廷尉正,后来提拔他为扬州刺史。到第三年,宣帝下诏将贤明善良考核为上等的扬州刺史黄霸任命为颍川太守,俸禄按照二千石对待。当时皇上立志于国家的安定,几次颁布皇恩浩荡的诏书,官吏没有奉旨宣告百姓。太守黄霸为此事选择了贤良的官吏分派到各属县去宣告皇上的诏令,让百姓全都知道皇上的意图。让地方官吏都蓄养鸡和猪,用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然后制定条令,安排长辈们率领着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用来告诫人们多做善事防止奸邪,此外还有从事耕种养殖,节约物品用度增殖财富,种植庄稼果木饲养家畜,减少吃粮的马匹。他曾想了解民情,就选择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廉洁官吏派他去,嘱咐他不要泄露机密。官吏外出后,不敢在邮亭住宿,在路旁吃饭,乌鸦抓去他的肉食。有个想到府上报告事情的百姓正好看到了这情形,黄霸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提到了这件事。过了些时日官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迎接慰劳他,说:“你太辛苦了,在路边吃饭却被乌鸦抢去了肉食。”官吏非常吃惊,以为黄霸全都知道他的起居,对所问的事情不敢有所隐瞒。鳏寡孤独者有死了没被安葬的,乡里的官员呈文告知,黄霸都给分别处置,某个地方的大木头可以做棺木,某个邮亭有小猪可以用来祭祀,官吏前去办理都像他说的那样。他了解事情见闻清楚细致到了这种程度,官吏百姓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办法,全称赞他神通英明。奸邪的人都离开他的辖地到了别的郡县,窃贼和强盗日益减少。黄霸大力推行教化,不看重刑罚。因为外表宽厚内心清明,得到了官吏和百姓的爱戴,户籍人口每年都在增加,治理状况是天下最好的。过了几个月,皇帝征召黄霸作太子太傅,升至御史大夫。五凤三年,代替丙吉作了丞相,被封为建成侯,享有六百户食邑。做丞相五年,甘露三年死去,被谥为定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