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更是一个国家治理层级的概念。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力量向基层辖区居民提供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利益协调、矛盾纠纷化解、创造平安和谐舒适生活环境的活动。
基层社会治理与基层政府治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对基层公共事务的治理,不同点在于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有所差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强调的是社会力量,基层政府治理的主体是政府。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更多强调的是社会力量的参与,而不是政府直接治理,更不是包办代替。从治理对象看,基层政府治理主要涉及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项,而基层社会治理主要是社会领域的事务,两者有交叉但侧重点不同。因此,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自治性,需要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是直接面对群众,事务琐碎复杂甚至艰巨繁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社会既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地域空间,也为社会治理提供基础单元,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文化娱乐等都发生在这里。随着城镇化和市场化深入推进,城乡人员流动、职住分离、各种利益关联交汇、多种服务需求旺盛,以党政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城乡基层自然成为人们居家生活、公共服务的最基础平台,成为社会交往、利益关联的最前沿阵地,成为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最源头防线。正如……所指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心,而社区又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组织的方式和社会管理的运行逻辑是“单位制”和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单位制”在城乡有不同表现形式,城市的“单位制”由各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构成,同时,还有一部分没有正式单位的城市居民通过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即街居制)组织起来;农村居民则通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组织起来。人民公社本质上也是“单位”。因此,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管理是通过“国家—单位—个人”实施的,个人与国家的联系通过“单位”实现。这种社会成员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十分有效有序,但限制了社会流动,制约了社会活力。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些所谓的“社会人”最终要落脚到社区生活,成为“社区人”。在此背景下,应加强社区建设,使社区能够承接传统“单位”中的公共服务和利益协调功能,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载体和机制。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近年来,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得到大力加强,各地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新方法,并取得重要进展。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检验了社区治理建设成效。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短板和弱项,如社区建设中“重区轻社”,社区治理中“区强社弱”甚至“有区无社”;社区成员之间缺少交往交流、缺少相互关心和帮助,缺少社区共同体意识,对社区事务和活动参与不足,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等。 (摘编自龚维斌《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层社会治理与基层政府治理的治理主体有区别,前者强调的是社会力量,后者则是政府。
B.基层社会治理与基层政府治理的治理对象侧重点不同,前者主要涉及社会领域的事务,后者主要涉及政府职能范围内事项。
C.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自治性,遵循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原则。
D.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是社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区人”的日渐增多,社区应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载体和机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基层”“基层社会治理”等概念作了诠释和定义,比较解说了基层社会治理与基层政府治理的异同。
B.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论述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性质、重点以及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变化。
C.文章阐述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这一道理时,将计划经济时期与改革开放后社会管理模式做了比较分析。
D.文章结尾对近年来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进展与成效、短板与弱项作了辩证分析,为改进社区工作指明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乡人员流动、职住分离、各种利益关联交汇、多种服务需求旺盛等因素加速了城镇化和市场化,也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
B.城乡基层是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最源头防线,因此,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是当前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
C.因为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加速、社会活力增强的趋势,所以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的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得彻底废除。
D.要让社区能够承接传统“单位”中的公共服务和利益协调功能,就要加强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新方法,补齐短板。
阅读理解答案
1.C(“遵循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原则”表述欠妥,原文第2段为“需要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缺省了条件。)
2.B(对文章论证思路的分析错误。通观原文,它主要是按照“基层—基层社会治理—社区治理”这一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来论说的,而非“总—分—总”的逻辑顺序。)
3.D(A.因果关系倒置。依据原文第3段,是“城镇化和市场化深入推进”,才导致“城乡人员流动、职住分离、各种利益关联交汇、多种服务需求旺盛”等局面的出现。B.“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是当前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这
一表述存在夸大其词的问题,原文第3段相关表述为“城乡基层……成为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最源头防线”。C.“所以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的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得彻底废除”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