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碗牛肉面》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两碗牛肉面

  (1)上大学的那几年,我每逢双休日就在姨妈的小店里打工。这并非为了生计,只是磨炼自己,体验一下生活。

  (2)记忆中,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顾客父子俩。父亲是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前方。一个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有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带着几分书卷气,看上去是个学生。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3)爸,您先坐下,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4)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道。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着他。他歉意地笑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一碗是葱油面。我先是一怔,接着恍然大悟,他叫两碗牛肉面是叫给他父亲听的,实际上是囊中羞涩,又不愿让父亲知道。我会意地冲他笑笑,开出票。他脸上露出感激的神情。

  (5)厨房很快就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自己则端过那碗葱油面。

  (6)老人却并不着急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一块牛肉,便往儿子碗里送。

  (7)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皱纹密布的脸上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8)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儿子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地接受父亲夹过来的肉片,再悄无声息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碗里。周而复始,父亲碗中的肉片似乎永远也夹不完。

  (9)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的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禁汗颜,只是几片屈指可数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10)儿子这时趁机接话:爸,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11)好,好,你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吃起碗里的素面。

  (12)姨妈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身边,静静地注视着这对父子。厨房的小张端来一盘干切牛肉,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放在这父子俩的桌子上。

  (13)男孩抬头环视四周,见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们放错了吧?我们没有要牛肉。

  (14)姨妈微笑着走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15)男孩笑笑,不再提问,又夹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一个塑料袋中。

  (16)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直至目送他们出门。

  (17)小张收碗时,突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元,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说不出话来,无声的叹息沉重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18)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记这对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不知他们今天可好?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出一份温馨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阅读题:

  1. 按要求学积累。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黝黑  咀嚼

  ②用下列双音节词造句。

  歉意  汗颜

  ③文中出现了多个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2. 如果将此文用空行隔开,分为两个部分,这一空行的地方在什么位置?说明你的理由。

  3. 文中几个人都说了假话,谈谈你的理解。

  ①第(4)段中儿子为什么要对父亲说假话?

  ②第(10)段中儿子为什么又对父亲说假话?

  ③第(14)段中店主为什么也要对顾客说假话?

  4. 第(17)段中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无声的叹息沉重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试以姨妈的口吻说说她此时的心理感受。

  5.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它要表现什么主旨?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6. 我在文中是否可以不出场?谈出你的理由。

  7. 把题目换成父子深情行不行,为什么?

  8. 读此文,很容易使你联想起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请写出是哪篇课文?

  参考答案:

  1. 略。

  2. (17)、(18)两段之间。第一部分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怀念、祝福故事主人公。

  3. 这都是善意的谎言。

  ①儿子不愿让父亲知道他没有多少钱,不想让父亲担心自己的困境。

  ②儿子很自然地继续掩饰困境,以求哄得父亲高兴。

  ③慈父孝子吃牛肉面的情形,感动了店主。因此,店主用谎言掩饰自己慷慨赠菜的行为。这样,顾客才不好推辞。

  4. 根据实况评改。姨妈可能会这样说:多好的一对父子啊!父亲是这样慈爱,儿子是这样孝顺!尤其可贵的是,那儿子人穷志不短,拒不接受别人给予的施舍。

  5. 本文记叙了一对父子吃一碗牛肉面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父慈子孝、父子情深的主旨。

  6. 我不能去掉。我是一个线索人物,文中故事全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展开的。

  7. 行。因为本文的主旨就是表现父子深情的。但最好不换,因为原题更具体可感,形象生动。而父子深情则过粗过空,不及原题细腻有实感。

  8. 朱自清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