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穿越南极(节选)》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徒步穿越南极(节选)
9月27日的天气是我见过的最坏的天气。浓雾里,狂风夹着大雪向我们袭来。前一天,舟津圭三的狗死了。情况越来越糟,只剩下两天的狗食,而下一个食品储存点也肯定被雪埋掉了。这时失去无线电联系已有一个星期了。况且,这种天气飞机也不可能找到我们。走过的路程还不到全程的三分之一。晚上我们聚在路易斯的帐篷里讨论下一步计划。大家一致同意,精简随身所带物品,从登山工具、望远镜到缝衣针,甚至一些科学仪器。
随后,我们进入所谓的“不可接近区”地带,这里的海拔已达3 475米,眩晕感和呼吸困难使得驾雪橇和扎帐篷都要费很大力气。同时还遇上了雪地波纹——表面已冻成波浪状的冰雪面,在这种冰面上雪橇很难走,滑雪几乎不可能。此外,我们还要防止紫外线的照射,防晒霜之类的东西根本没有用,只有戴上面具才行。
…………
“不可接近区”地带的环境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恶劣的,不但有风暴,而且无线电联系也几乎不可能,我们又一次感到自己被现代文明抛弃了。
…………
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单调和寂寞又开始向我们挑战。我一个劲儿地绘制太阳系图谱,试图摆脱这单调的银白色世界。路易斯则想象着他每天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今天是矿工,明天是法国总统。大河说他要重建他的整个人生观。舟津圭三想起了日本,他的家,他的女朋友,他想高歌。杰夫还是那样有条理有计划,计算着剩下的里程数和食品量。
1月18日我们到达苏联的东方站科学考察基地,成为第一批横穿“不可接近区”的探险者。
离和平站还有两天的路程,暴风雪又反扑回来。我们只有像以前一样,在帐篷外每隔几步钉一个桩固定帐篷。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舟津圭三出帐篷照顾雪橇狗时迷了路。他后来在日记中写道:
“我刚刚躲进挖好的雪槽里,雪就开始在我身上堆积起来,5秒钟,10秒钟……最后只剩下一个透气孔,雪慢慢钻进我的衣服里,身体感觉越来越冷。我知道队友们会来找我,相信他们会找到我,只是时间问题,我只有相信这点……
没有多少人有过在暴风雪中迷路的体验,我对自己说:‘安下心来,想想好的一面。’寂寞和大雪陪伴着我,我感到又像回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怦,怦,怦,像一个小宝贝在怀里,和大自然相比,和南极相比,个人实在是渺小。”
救出舟津圭三是我平生最大的安慰。
第二天风暴平息了,这天是1990年3月3日。走了220天6 020千米,我们终于来到了南极大陆的另一边。进入和平站,我们欣喜若狂,那种感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受到了和平站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有一百多人,维克多的妻子娜塔莎也专程飞来迎接我们。探险的经历已经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友谊已经成熟。也许这次探险的最大成功是证明了我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六个原本陌生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
10.文中探险队员在徒步穿越南极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11.斯科特一行探险南极时使用了西伯利亚矮种马帮助行进(后来这些马被冻死了),文中的这支探险队用什么来帮助自己前行呢?
12.文中加点的“终于”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13.对文末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答案:
10.①找不到食品储存点。②海拔高,感到眩晕、呼吸困难。③冰雪面冻成波浪状,难走。④紫外线照射强烈。⑤失去通信联络。⑥遭遇暴风雪。⑦雪大,迷路。⑧路途中单调、寂寞。⑨气温低。
11.狗拉雪橇。
12.强调徒步穿越南极的艰难。
13.这次探险活动中,六个人所表现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协作的精神,是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是不分民族、国界的。而且,在探险的过程中,六个人生死与共,已经融成了一个整体。(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