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和瘦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两位朋友相遇在了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他们中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那个胖子的嘴唇油光光的,好似熟透了的樱桃,那是因为他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从胖子的身上传了过来。刚从车厢里下来的瘦子,则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同时也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从瘦子的身上传了过来。在他背后,他的妻子——那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地探头张望。他的儿子也跟在身后,那是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

  “波尔菲里!”看到瘦子后,胖子大声呼喊,“真的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我们没有见过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起来,“这真是米沙,我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

  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着,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是意料之外啊!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如此英俊,还是一个美男子,就像从前一样!还是如此气派,如此爱打扮!咳,你,天哪!噢,最近你怎么样呢?是不是发了财?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③,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行了礼。

  “我中学时代的同班同学啊!”瘦子接着说,“你是否还记得,同学们那时是如何拿你寻开心的?他们给你起了一个绰号,叫赫洛斯特拉特④,这个绰号的得来是由于你将公家的一本图书用香烟给烧了一个洞。而我呢,由于我喜欢告密,所以我的绰号是厄菲阿尔特⑤,哈哈……咱们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不要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最近过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继续问道,“在哪儿上班呢?官位做到多大了呢?”

  “还不错,现在在上班,亲爱的朋友!至于官位,做到了八品,是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低些……咳,去它的!我妻子是音乐教师,我自己呢,只能在业余的时间里把木料做成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所以,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正确,亲爱的,再往上提提,”胖子说,“目前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

  一瞬间,瘦子目瞪口呆了,脸色也变白了,但随即他的脸开始往四下里扭动,并竭力表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这就好像,金星分别从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往外冒。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顿时矮了半截……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随着他的变小而缩小,瘦子开始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则拉得更长,纳法奈尔也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作为我儿时的朋友,您,当然,那只是原来,但现在您可以说是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不要这样了吧!”胖子皱着眉头继续说,“为何要用这样的腔调!作为我儿时的朋友,你——又何必用官场里的这一套来奉承呢!”

  “这可怎么合适呢……您千万不要这样说,大人……”瘦子这下缩得更小了,他嘿嘿笑着说,“大人真是体恤民情……让我如同再生甘露一样……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某种意义上的新教徒……”

  胖子原来想着要反驳他几句,但当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出现在眼前,让他这位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把脸扭了过去,然后向瘦子伸出一只手示意告别。

  可是瘦子只握住了他的三个手指头,并鞠了一个几乎接触到地面的躬,还使劲儿嘿嘿地笑着。他的妻子更是眉开眼笑。他的儿子纳法奈尔则喀嚓一声,把脚收起来施敬礼,由于动作太大,那制帽便忽地掉到了地上,让这一家三口又惊又喜。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注)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一种烈性白葡萄酒。③纳法奈尔的爱称。④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⑤古代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

  9.小说的开头只有地点,没有时间,人物只有大概的轮廓,没有具体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0.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老同学邂逅的对话,描绘其情绪变化,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纪末俄国世俗图。

  B.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了真实地描绘和刻画。

  C.小说揭示了深刻、严肃的社会问题,其幽默、滑稽风格更能突显主题的悲哀、凝重。

  D.小说通过瘦子这个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折射出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官本位”现象。

  11.文中为什么两次写到“又惊又喜”?

  12.小说中对瘦子的儿子纳法奈尔多处运用了对比描写,请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

  阅读理解答案:

  9.不写具体时间,暗示了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不刻画人物的具体形象,则暗示了故事不是在特定人物身上才发生的。这样写更强调了故事的普遍性、广泛性。

  10.B项,“情节离奇曲折”“真实”等说法不正确,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这篇小说情节并不离奇曲折,而是截取非常普通的生活片段,通过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描绘,而不是完全“真实地”,有夸张成分。

  11.第一次是写胖子和瘦子两人因与久别的小学同学偶遇而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是写瘦子一家人因为知道胖子是三品文官,以为攀上了高枝而兴奋的心情。两次写到“又惊又喜”,尤其是在第二次戛然而止,耐人寻味,让读者关注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12.⑴从表现手法分析,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行了礼”“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表现孩子不由自主的轻慢态度(或不礼貌行为)。知道之后也有两处,“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还“喀嚓一声,把脚收起来施敬礼,由于动作太大,那制帽便忽地掉到了地上”。这刻意表示的崇敬,表现其势利的心态。

  ⑵从人物结构关系分析,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写纳法奈尔,也是从侧面表现瘦子的形象(或投射其心理状态),反映权力崇拜思想已经深入了下一代的可悲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