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会之后》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舞会之后
列夫·托尔斯泰
“你们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问题全在环境,是环境坑害人。我却认为问题全在机缘。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人人敬重的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就这样说起来了。
“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的整个生活一夜之间,或者不如说,在一个早晨,就起了变化。”
“当时我正在热烈地恋爱。她叫瓦莲卡,十八岁的时候,她简直能叫人入迷。那时候我是一所外省大学的学生,我的主要乐趣在参加晚会和舞会。正当我狂热地爱着她的期间,我在谢肉节的最后一天参加了本省贵族长家的舞会,他是一位忠厚长者,豪富好客的侍从官。这次舞会好极了,我跳华尔兹舞,又跳波尔卡舞,自然是尽可能跟瓦莲卡跳。
“‘您看,他们在请爸爸跳舞,’她对我说道,一边指着她那身材魁梧端正、戴着银色肩章的上校父亲,他正跟女主人和其他的太太们站在门口。
“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个很漂亮的老人,长得端正、魁梧,神采奕奕。我们走近门口的时候,上校笑眯眯地把手伸到左边,从刀剑带上取下佩剑,交给一个殷勤的青年人,右手戴上麂皮手套,‘一切都要合乎规矩。’他含笑说,然后握住女儿的一只手,微微转过身来,等待着拍子。
“等到玛祖卡舞曲开始的时候,他灵敏地踏着一只脚,伸出另一只脚,于是他的魁梧肥硕的身体就一会儿文静从容地,一会儿带着靴底踏地声和两脚相碰声,啪哒啪哒地、猛烈地沿着舞厅转动起来了。格外使我感动的是他那用裤脚带箍得紧紧的靴子,那是一双上好的小牛皮靴,但不是时兴的尖头靴,而是老式的、没有后跟的方头靴。这双靴子分明是部队里的靴匠做的。‘为了把他的爱女带进社交界和给她穿戴打扮,他不买时兴的靴子,只穿自制的靴子。’我想。
“我离开舞会是四点多钟,等我到家,在家里坐了一坐,我出门的时候,天已经亮了。我走到瓦莲卡家附近的空地,看见靠游息场所的一头有一团巨大的、黑糊糊的东西,而且听到从那里传来笛声和鼓声。我的心情一直很畅快,玛祖卡曲还不时在我耳边萦绕。而这一次却是另一种音乐,一种生硬的、不悦耳的音乐。
“走了一百来步,我才从雾霭中看出那里有许多黑色的人影。这显然是一群士兵。士兵们穿着黑军服,面对面地分两行持枪立定,一动也不动。鼓手和吹笛子的站在他们背后,不停地重复那支令人不快的、刺耳的老调子。
“‘他们这是干什么?’我问那个站在我身边的铁匠。
“‘对一个鞑靼逃兵用夹鞭刑,’铁匠望着远处的行列尽头,愤愤地说。
“我也朝那边望去,看见两个行列中间有个可怕的东西正在向我逼近。向我逼近来的是一个光着上身的人,他的双手被捆在枪杆上面,两名军士用这枪牵着他。
“他的身旁有个穿大衣、戴制帽的魁梧的军官,我仿佛觉得很面熟。罪犯浑身痉挛着,两只脚噗嚓噗嚓地踏着融化中的积雪,向我走来,棍子从两边往他身上纷纷打下,他一会儿朝后倒,于是两名用枪牵着他的军士便把他往前一拉,一会儿他又向前栽,于是军士便把他往后一推,不让他栽倒。
“那魁梧的军官迈着坚定的步子,大摇大摆地,始终跟他并行着。这就是她的脸色红润、留着雪白的唇髭和络腮胡子的父亲。
“罪犯每挨一棍子,总是像吃了一惊似的,把他的痛苦得皱了起来的脸转向棍子落下的一边,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重复着两句同样的话。直到他离我很近的时候,我才听清这两句话。他不是说话,而是呜咽道:‘好兄弟,发发慈悲吧。好兄弟,发发慈悲吧。’但是他的好兄弟不发慈悲,当这一行人走到我的紧跟前时,我看见站在我对面的一名士兵坚决地向前跨出一步,呼呼地挥动着棍子,使劲朝鞑靼人背上劈啪一声打下去。鞑靼人往前扑去,可是军士们挡住了他,接着,同样的一棍子又从另一边落在他的身上。这一行人经过我站立的地方的时候,我向夹在两个行列中间罪犯的背部瞥了一眼。这是一个斑斑驳驳的、湿淋淋的、紫红的、奇形怪状的东西,我简直不相信这是人的躯体。
突然间,上校停了一停,随后快步走到一名士兵跟前。
“我看见他举起戴麂皮手套的有力的手,给了那惊慌失措、没有多大气力的矮个子士兵一记耳光,只因为这个士兵没有使足劲儿往鞑靼人的紫红的背脊打下棍子。
“‘来几条新的军棍!’他一边吼叫,一边环顾左右,终于看见了我。他假装不认识我,连忙转过脸去。我垂下眼睛,匆匆回家去了。
“我再也不能像原先希望的那样去服兵役,我不但没有担任军职,也没有在任何地方供职,所以正像你们看到的,我成了一个废物。”
“那么,爱情呢?”我们问。
“爱情吗?爱情从这一天起衰退了。当她像平常那样面带笑容在沉思的时候,我立刻想起广场上的上校,总觉得有点别扭和不快,于是我跟她见面的次数渐渐减少。结果爱情便消失了。”他结束道。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述极具特点,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剧情,讲述了主人公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在舞会后到街上闲逛,偶然看到士兵们残暴地殴打逃兵而改变想法的故事。
B.小说中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在讲述故事时,不仅对上校的外貌、衣着进行了详细描述,还对他跳舞的情形进行详细描述,这是因为他深爱瓦莲卡,因此对她的父亲也格外关注。
C.小说中描写“笛声和鼓声”“是另一种音乐,一种生硬的、不悦耳的音乐”“不停地重复那支令人不快的、刺耳的老调子”,既营造了不安的氛围,又暗示了下文情节的变化。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我垂下眼睛,匆匆回家去了”,表现了“我”在看到瓦莲卡的父亲残暴地对待逃兵后内心对他的恐惧、害怕。
8.小说在谋篇布局和刻画人物方面,都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9.托尔斯泰擅长敏锐捕捉、精细呈现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请简析主人公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在舞会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原因。(6 分)
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章主旨】小说中,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无意间看到其爱慕的女子瓦莲卡的上校父亲指挥军士用棍子击打鞑靼逃兵,这使伊凡对爱情和军队产生了失望之感,小说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虚伪、野蛮、冷酷、丑感,愤怒地控诉了沙俄军官对士兵的残忍与暴虐。
【选材意义】 本文节选自名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舞会之后》,符合高考选取外国小说作为材料的新趋势。
【核心素养】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水特色的掌握,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核心素养。
7.D【关键能力】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选项分析】对'我'的心理的分析错误,结合小说内容来看,'我'应是对自己认识这样残暴的人而感到羞耻。
8.【参考答案】①场景对比。小说主要描绘了舞会和逃兵受刑两个场景,舞会的欢乐、幸福与逃兵受刑时的冷酷、凶残形成鲜明对比,有极强烈的讽刺效果。②不同人物间的对比。上校惩罚逃兵时的残暴与矮个子士兵的手软,上校的狂吼与逃兵的哀求等形成对比,将不同人物的性格鲜明地区分开来。③同一人物自身的对比。将上校在舞会上的温文尔雅与惩罚逃兵时的面目狰狞、穷凶极恶进行对比,表现了上校的凶残暴虐、道貌岸然。(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关键能力】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题题眼:题干中的'谋篇布局'刻画人物'对比手法'等关键信息指明了解答此题的方向,考生可根据这些关键信息分析小说内容,找到答案点。
【解题思路】考生可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方向。在谋篇布局方面,作者在小说中主要描写了欢乐祥和的舞会和逃兵受刑两个场景,两种不同的氛围形成对比,据此可概括出答案第①点。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既有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又有对同一人物不同时刻的形象的对比。逃兵受罚时瓦莲卡的上校父亲的残暴冷酷与矮个子士兵的心软形成对比,据此可概括出答案第②点;瓦莲卡的上校父亲在舞会上和在惩罚逃兵时所展现的不同形象形成对比,据此可概据出答案第③点。
9.【参考答案】变化过程:①舞会上,伊凡是愉快、幸福的,对瓦莲卡充满爱意,对她的父亲充满敬意,即便离开舞会回家和刚出门时,心情都十分畅快。②伊凡再次出门后,在街上看到瓦莲卡的父亲下令打逃兵,他的心情由畅快转变为震惊,并感到羞耻,决定不同流合污。(每点 2 分)
原因:伊凡感受到了军队的残酷和黑暗,认识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2 分)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分析主人公伊凡在舞会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考生作答时要梳理故事情节,划分出故事的不同发展阶段,然后分析不同阶段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主人公参加舞会时,一个是主人公离开舞会后。舞会上的伊凡完全沉浸在幸福的爱河里,和瓦莲卡跳舞,对她的上校父亲充满尊敬,即便舞会结束,他的心情仍然畅快。可当他看到逃兵受刑时,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由畅快变成震惊,对上校的尊敬之情也荡然无存,其至为他的行为感到羞耻,以至于不得不匆匆离去。而对于伊凡心理变化原因的探寻,则可以结合小说结尾处伊凡自述没有服兵役、爱情也消失了来分析,即他通过目睹逃兵受刑这件事认识到了军队的残酷、黑暗和上流社会的虚伪本质。
走近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9 世纪束 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领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他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