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的早晨》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村中的早晨

  戴平万

  当老魏到山头村来会他的儿子的时候,他的儿子阿荣正站在祠堂前面的石阶上,和几个武装的农民在讨论着什么急切的问题。老魏的眼睛很快便把他的儿子扯住———那是他从小抚养大了的唯一的亲骨肉。

  而阿荣也在惊视着他的父亲,蹙皱着眉头,好像这个五十多岁的渐形衰老的老农民,带来了一些绝不能够解决的难题,但是,他仍然转回去说着他的话。

  “爹,到里面歇歇吧!”过了一会阿荣说。

  “到里面去干吗呢!我只问你在干什么勾当,我立刻便要回去的!我想……”

  老魏还没有说完,阿荣已经被里面的人叫进去了。

  才得到了消息,白党正在围攻这个乡村,这正是忙着准备防敌的时候。阿荣是负责人之一,也正在忙着计划一切,有时走出,有时走进祠堂里去,里面也有几个人在开着会议。

  老魏呆呆地站在石阶下,眼睛跟着他的儿子来去地转动着……

  儿子究竟是个什么人呢?———他自想着。许多人都说他是一个共产党员。当他卖了唯一的那头牛,给阿荣读书去的时候,他并不曾想到现在是这样的结局。村里有钱人都在痛恨他了,邻居也不和他往来。他碰见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打招呼。他每天孤独地往田里去,孤独地回到家里来。他好像不是活在人类的社会里,他已经陷在黑暗的深渊之中。

  深渊之中还有深渊,压迫之下再有压迫。不幸的事情又临到他的头上来了。有一天,四个警察和一个队长来到他的面前,说阿荣藏在他的家里。也不等老魏分辩,便走进屋里乱搜。乡下人怕官府,老魏尤其骇怕,因为他的灵魂比蚕丝还要柔驯。他只在门口打颤着,没有精神去打理着别的事情,不知道他们像强盗一般,也是要抢东西的。第二天,老魏便被捉进牢狱里去了。

  像一般的情形一样,入狱时间的短长,是以金钱的多寡决定的。因为没有钱,又因为他的老婆不懂得人情世事,老魏整整地过了半年的牢狱生活。后来才有人教他的老婆把唯一的一垧园地卖给人家,得了一百多块钱,把老魏弄了出来。但是,老魏的园地是没有了,他的气力也消失了!而这一切的不幸,这一切的愁苦,都是他的儿子惹下来的:老魏痛恨着他的儿子。

  但是当他听到阿荣在山头村的消息,他便打算去看他了。他想向儿子诉苦,向儿子发气,也想向儿子讨个解决的办法。不过他的儿子是这样的忙,连多说一句话的空儿都没有!儿子好像不知道他做父亲的苦处———不!简直忘记父亲了!……

  从吃饭时听来的消息中,老魏知道城里派来了侦缉队,要来扑灭他们所谓“反动”的山头村的农民。而这些农民,从老魏的眼光里看来,都是纯朴、正直,而且吃得苦的,正和别的村落的农民一样。不过,使老魏觉得有点惊异的,那便是他们蔑视官府,而生机活泼,好像摆脱了许多生活重负的样子。还有一层,老魏始终不会明白的,就是这些人开口都是说:“我们一定要打败他们,现在正是他们的最后日子了!”“他们”是谁?“他们的最后日子”又是什么意思呢?这真要使老魏想破了他的老脑袋。但是从农民们的谈话中间,从他们的坚决而自信的态度底下,老魏可以感到一种生命的力和希望,好像这希望和力在诱惑着他,使他在这人群中间局促不安起来,觉得他自己是错怪他的儿子了。

  因为这样,所以他在许多人的询问之间,不愿意发表着他自己的愁苦。他只是说:“我不过是来看一看阿荣罢了。”

  旁边的人就说:“请你老人家别发愁吧!有这样的儿子,你做父亲的也够有面子了!”

  听着这样的话,他的心里头是在高兴着。他做梦也想不到有人会说他是有面子的呢!

  老魏被安排在耳屋里睡觉。可是,他整整一夜没有睡,他饱听了一夜的枪声,他惊怕而打颤了一夜,在惊怕之中,他决定明天一早便走回家里去。

  在出村口的路上,他碰到了他的儿子了。

  阿荣同着一小队武装的斗士,从朝阳洒遍的竹林里走出来了。老魏站在路旁,听着步伐的整齐声音,嗅着泥土和汗臭气味。他们的脸上带着夜战后的倦容,但是眼角却萦着严肃的笑意。

  “啊,爹!你往哪里去呢?我们下了一夜的死力,总之我们胜利了!”当阿荣看见老魏的时候,他高兴地叫道,“可是,爹,你怎么才来了便想回去?我刚才在打算,你来得正好!我们开胜利大会的时候,你可以作一次被压迫者的痛苦的报告呢!”

  “我……我要回去!”

  “为什么呢?”阿荣着急地问。

  为什么要回去呢?他不能够回答他的儿子,不过他总觉得非回去不可。他呆立着。晨光漏过竹影,映着他愁苦的老脸。他的眼睛不转瞬地凝视着他的儿子。这个站立在他面前的就是他的儿子,他武装着,驳壳枪在他的手里发着钢铁的光芒;在他的炙黑的脸庞上,放射着一种胜利的微笑。

  这就是他的亲儿子,他日夜想念着的亲儿子,可这个儿子不是他所有的了。

  当他出了竹林,刚踏上高岗的时候,太阳已经从山隙间露出阔大的红脸,在窥探着这大地。小鸟在竹林中喜乐地歌唱着,好像不知道在听着它们的歌声的是一个孤独的老人,而在竹林的后面,在那老魏刚才离开的村中,隐隐地传来了胜利的歌声,欢笑和热烈的口号。这是村中的早晨。

  老魏孤自一个人踏着无力的足步,缓缓地走下山岗去,一步步地走近他的故村。在那里,他须受尽人们的白眼,富人的怒骂,无赖者的嘲笑,而把他的残年消磨着。

  老魏凝着泪眼,回头去望着那鲜美的晨光,晨光下的山头村,呢喃道:“也许儿子不会把我忘掉了,我错了。”

  (有删改)

  文本二:

  戴平万短篇小说能深刻反映现实斗争的本质及其必然的发展趋势。环境描写给人物的行动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靠,使他们日趋觉醒并非一个“光明的尾巴”,而是客观形势和个人性格发展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外因的促力,内因的演进,作品将人物内心深处发生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步步稳扎、丝丝入扣。

  (沈栖《试论戴平万短篇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荣可能明白了父亲到山头村来的目的,但形势紧迫,阿荣未多理睬父亲,这体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

  B.山头村农民的谈话透露出“生命的力和希望”,老魏对此感到惊异,但他理解不了这些农民自信的源泉。

  C.当旁人说他这个做父亲的有面子时,老魏心里很高兴,这表明老魏思想上只考虑儿子能否给他带来荣耀。

  D.小说从一个断面展示革命斗争的发展走向:农民在革命信念的感召下组织起来,拿起武器反抗压迫。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魏起初并不理解儿子的行为,这为下文的渐渐理解张本;无奈中老魏也没有立刻回去,这为理解儿子提供了契机。

  B.小说用老魏村里的邻里关系和山头村农民的精神状态勾勒出社会环境,也在结尾用鲜美的自然环境反衬老魏的孤独和伤感。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多处运用插叙交代老魏所处的困境;偶然出现的议论,虽带观念化痕迹,却显示鲜明的情感倾向。

  D.小说主要通过老魏的回忆、观察从侧面刻画阿荣,使读者在这位平凡的青年农民身上感触到革命给人带来的变化。

  8.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老魏对儿子的态度也发生着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

  9.结合文本一,分析文本二中“并非一个‘光明的尾巴’”的内涵及判断的理由。(6分)

  阅读答案

  6.(3分)C(过度理解)

  7.(3分)A(老魏最终也没有理解儿子)

  8.(4分)①先是痛恨儿子让他和家庭受到各种委屈,怀着忧愤的心情去谴责这个“不肖”之子。②接着当老魏来到山头村时,儿子忙于指挥反击侦缉队的袭击,无暇照顾老父,使老魏不满。③最后目睹儿子为抗击压迫者而操劳,朦胧的认识到儿子变化了,既感到孤独、失落,又心存慰藉。(前两点每点1分,第三点2分)

  9.(6分)内涵:老魏依然在邻里关系中屈辱的生活,他并未真正觉醒,但山头村的景象使老魏有了觉醒的可能,作者没有凭空给读者以光明和希望。

  理由:①客观形势:老魏生活的村庄仿佛是“非人类的社会”,是“黑暗的深渊”;山头村村民的昂扬状态、自信态度,一夜战斗的胜利,使老魏感到了一种生命的力和希望;②个人性格发展:老魏原先面对压迫是柔驯的,后来意识到自己是被压迫者,但仍不敢反抗。(“内涵”2分;“理由”4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