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沉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耳沉张

  孙凤国

  ①民国三年年初,济南府商贾云集的金街悄悄冒出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挂出的招牌是张记杂货铺。

  ②靠卖寻常杂货那点微薄利润,就敢在这寸土寸金的金街上开店,胆子也太大了。有人断定,用不了半年,铁定关门走人。

  ③开杂货铺的是一对青年夫妇,老板姓张,不识字,说话瓮声瓮气,膀大腰圆,身上的腱子肉鼓起老高,一看就是下过力气的老实人。老板娘识文断字,说话轻声细语,大多数时间待在里屋,很少到前堂,但见过的人都说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看模样应该是大家闺秀。有好事者传言,说是大户人家的小姐看上了伙计,俩人偷偷跑出来的。

  ④客人选完东西,张老板就朝里屋问价钱,细声慢语的老板娘经常说好几次他还是听不清,最后还是客人听清了告诉他价格,客人买的东西只要超过两件,他就得掰着指头算半天,还经常算错。山东人受孔孟之道的教育,讲究给人留面子,客人们往往在杂货铺里使劲憋住,走出店门不远就再也憋不住了,笑得前仰后合。一时间,经常有人在店门口扶着墙笑出眼泪,也算是一道风景。

  ⑤久而久之,大家明白了,这开店的张老板耳朵不好使,脑子还笨。好事者为他起了个绰号——耳沉张。

  ⑥聪明人都不一定能在这金街立住脚,别说耳沉张了。就在周边的商铺老板等着看笑话时,耳沉张有趣的故事却越传越广,来买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多。

  ⑦转眼半年多过去了,张记杂货铺不仅没有关门,反而越来越热闹,算是在这繁华的西门内大街上立住了脚。

  ⑧虽是立了秋,但济南府的“秋老虎”威名不虚,让人有些受不住。这天,闷热的天气也没能挡住人们来张记杂货铺的热情,小小的杂货铺人声鼎沸。

  ⑨“不要说话!”耳沉张喊了一嗓子,众人奇怪地望向他,“你们听,是不是有人在喊救命!”

  ⑩所有人大气不敢出,听来听去,除了几声秋蝉的嘶鸣,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别一惊一乍的,我们正常人都听不见,别说你这个耳沉的人了。”有人打哈哈。

  耳沉张对着说话的人摆了一下手,姿势和神态同平时判若两人,众人不敢再多嘴。只见他面色凝重,眉心皱成了个疙瘩,来回走了几步后,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把手里的毛巾一扔,撒丫子就往护城河的方向跑。

  众人不明白究竟,纷纷追在后面。能看到护城河时,就见河中间两个小脑袋忽隐忽现,岸上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嗓子都快喊哑了。

  耳沉张一个猛子扎进护城河,顶着一个孩子就游到岸边,在众人的帮助下把孩子送上岸后,又返回去捞第二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已经没了呼吸,有人按照土法把孩子头朝下背在身上颠。刚捞完第二个孩子的耳沉张爬上岸,一把抢过第一个孩子,平放在地上,按几下孩子的胸部后,扒开嘴吹口气,再按。不一会儿,孩子脸色由惨白变得红润,最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一帮人面面相觑,从未见过这样救人的。

  众人纷纷称赞耳沉张有勇有谋。

  被救的两个孩子父母带着重礼来到张记杂货铺致谢,耳沉张象征性地收了一份糕点。耳沉张救人不图回报的义举传遍了整座济南府,一时间,大半座济南府的人都来张记杂货铺买东西。

  后来有人嘀咕,那俩孩子落水的地方离杂货铺少说也有六七百米,当时那么多人都没听见,这耳沉张原来耳朵不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中医说耳沉张救人的那套动作,在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里面有过记载,力道、时机都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看来耳沉张也不傻。

  耳沉张耳朵不沉,人也不傻,把大家都给骗了。众人气愤不已,仔细一想,耳沉张似乎也没骗自己什么,你卖我买,你情我愿。不过,还是觉得耳沉张不实在,便不再去杂货铺了,张记杂货铺的生意一落千丈。

  和当初悄悄地来一样,一天夜里,耳沉张夫妇关了杂货铺。第二天,天蒙蒙亮,在小清河渡口坐上了最早的一趟渡船,谁也不知去了哪里。

  (选自《小说月刊·上半月》2021.5)

  10.请概括文中耳沉张的形象特征。

  11.请分析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1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时间,经常有人在店门口扶着墙笑出眼泪,也算是一道风景。

  (2)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中医说耳沉张救人的那套动作,在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里面有过记载,力道、时机都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

  13.小说结局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

  答案

  10.①精明;②见义勇为、不图回报;③有勇有谋却深藏不露;④心怀大义。

  11.①老板粗壮有力、目不识丁的“伙计”形象和老板娘知书达理、温柔美丽的“大家闺秀”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好奇心,引起阅读兴趣;②为下文耳沉张能顺利救回两个落水的孩子作铺垫;③老板娘的“下嫁”也是为表现耳沉张“心怀仁义”“深藏不露”的形象埋下伏笔;④表现出众人“好事”的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

  12.(1)①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客人们对于耳沉张作为生意人却耳沉又愚笨感到十分好笑的心理,生动刻画了客人们无聊浅薄的庸众形象;②运用反语,“风景”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客人们的讽刺之意。

  (2)①侧面描写,揭示耳沉张有勇有谋但深藏不露的形象特征;②“须发皆白”的“老中医”引用《金匮要略》的记载,增加其推断的正确性和可信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3.①“耳沉张夫妇关了杂货铺……不知去了哪里”照应开头“悄悄冒出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②使情节陡转、波澜起伏,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③耳沉张为救人不惜自我暴露,是真正的“心怀大义”,却被指责“不实在”,小店终以关门收场,结局极具讽刺意义,深化文章主旨;④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自以为领略了孔孟之道实则狭隘浅薄的“众人”的讽刺及对耳沉张这种做生意精明但又坚守仁义的人的赞美”。(答出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