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吴光
王阳明,幼名“云”,五岁改名“守仁”,盖取《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之意,十岁时,父承王华高中状元而被授予輸林院修撰之职。次年,王阳明随祖父竹杆翁赴京,过镇江金山寺,竹轩翁与客人饮酒赋诗,尚未成篇,王阳明却已经赋诗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船客大为惊异。大家又叫王阳明应景赋诗,出口成章,诗惊四座。
阳明十二岁,拜师读书,一天,他突然问书垫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回答说:“惟读书登第(做官)耳!”王阳明疑惑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这个“读书学圣紧”的心愿,表达了少年王阳明要做圣贤的远大志向。
十六岁时,他按照父亲的教导,遍读朱熹理学著作,并在庭园格竹求理,不仅未得其理,反而劳思致疾,于是感叹圣贤难做,便转向词章之学,又沉浸于佛、道二教。他二十一岁乡试中举后,曾两次会试落第,于是回到余姚结诗社,驰騁于词章,长时间出入于佛老之学。
十八岁,王阳明第三次参加会试,举进士出身。次年六月,被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弘治十八年(1505),阳明三十四岁时才开始真正归本儒学。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阳明三十五岁。御史薄彦等会同南京给事中戴铣,上疏请诛结党营私的刘瑾等“八虎”。刘瑾大怒,逮簿、戴等人下诏狱,各杖三十,戴铣竟被杖死狱中。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抗疏力救,刘瑾遂逮其下狱,延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出獄后赴谪所,刘谨派人尾随意欲加害,王阳明设置投江自尽假象,并作《绝命诗》迷惑阉党。经过一番曲析历险,终于在正德三年到达龙场驿。
他常思考“圣人处此,当有何道”,突然大御大悟《大学》“格物致知”之旨,不禁欢呼雀跃,“始知圣人之道,告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便是所谓“龙场悟道”,其美键在于领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其逻辑的结论是本理于心,而非理于外。这标志着王阳明主体意识的觉醒,也为他日后在讲学中形成良知心学奠定了心灵觉悟的基础。
王阳明经历两年贬谪生活后,被朝廷起用升为庐陵知县,以民为本而推行多项德政,特别是冒着被罢官处分的风险蠲免境内百姓的苛捐杂税,深得氏众拥护。王阳明在政务繁忙之余,坚持讲学。主张“静坐”以“自悟性体”的修养方式,“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功夫耳”。这是摆脱纷纷世务而涤除私心杂念的一种道德实践,也是王阳明确立良知心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震濠在南昌起兵反对朝廷。王阳明正在奉命到福建的途中,仓促闻变,立即回军吉安,调兵“勤王”。他精心调度、策划,“以万余乌合之兵,而破强寇《宁王)十万之众”,这在军事史上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也成就了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和文武双全的历史声名。他被封为新建伯,兼南京兵部尚书。
从正德十二年到十六年,王阳明大多在江西齄州和南昌,经历了自贬谪龙场以来人生最艰难险恶的时期,但种种苦难使王阳明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高度,促使他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学命题,从而完成了阳明学的哲学建构。
嘉靖六年(1527),广西田州土司叛乱,数剿无效,朝廷遂命王阳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军务平乱,平乱后他向朝廷提出了多项安定民心、巩固治安的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前后经历一年多,王阳明以衰病之躯奔走于炎热潮湿、瘴疠遍布的崇山峻岭。等到战事全胜,他己病入膏肓。嘉靖七年,王阳明向朝廷上了平生最后一道奏疏,自叙“炎毒益甚、遍身肿毒,喘嗽呕吐”的严重病况,请朝廷准他回乡养病,言辞悲切,但朝廷未回文。由于病情日重,他等不及朝廷的批复,班师北归。从广西抵达江西南安府(今大余县),停舟于青龙铺水面,他已处于弥留之际,其弟子周积请问其有何遗言,阳明只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个字,瞑目而逝。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4月30日06版)
[相关链接]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因此他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被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世桢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摘编自佚名《浙江余姚王阳明:家训,一盏水远不灭的心灯》)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王阳明幼承家学,十六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刻苦攻读朱熹著作,而立之年后才信奉儒家思想,并确立了自己的事业方向。
B.在祖父和客人饮酒赋诗的时刻,王阳明应景赋诗,使船家和客人都很惊讶,说明其具有过人的才华。
C.王阳明井不认同书塾老师所说的“(人生)第一等事”就是读书做官的观点,他认为应当是读书学贤。
D.经过读书、求理等钻研思考,王阳明因思劳成疾,从而深感圣贤难做,转入了词章之学,并沉浸于佛、道两教。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因为科举考试之路一直坎坷不断,王阳明在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前,不再研读儒学著作,转向词章和佛道之学。
B.王阳明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因薄彦徽、戴铣等人受刘瑾迫害,就为他们辩护,遭受杖罚和贬官,在赴任途中险被谋害。
C.任庐陵知县时,王阳明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行德政,还坚持讲学,主张“静坐”,以道德实践的方式体悟自己所提出的心学。
D.由于宁王朱宸潦起兵造反,王阳明接到了朝廷的调令面率军迎击,因为作战取胜面实现了人生“三不朽”中的“立功”。
E.心学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自成体系且在明以后的思想界地位重要,使王阳明同以前的儒家大师被并称为“孔孟朱王”。
6.王阳明为何能够完成从凡人到圣贤的转变?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4.A
5.AC
6.①少年时代立下志向,认为学做圣贤是人生第一等事。②历经读书格物求理而思劳成疾,身在官场遭受苦难和挫折。③追求“立德”“立言”“立功”,成就人生“三不朽”④平叛时安定民心并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