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

2023-06-02 11:27:43

一、说教材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9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

  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四部分:期盼参加演出,排练扮演老虎,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演“哥哥”的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为鼓励“我”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最终“我”在正式演出时演砸,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3.结合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变化。

  4.结合生活经验,评价“我”的演出,并开导“我”。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结合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变化。

  2.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评价“我”的演出,并开导“我”。

四、说教学方法:

  1.在课堂上,我主张从传统的教授法变成灵活、机动的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课堂上,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无知无能的被动受体,而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活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我们要在仔细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例学生最终成为语文能力的拥有者。

  2.细读、深读。透过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着写下批注,体会语言运用之妙,这是很好的教学经验。在这个过程,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阅读,层层深入地感悟品味语言,既读懂了故事,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在不认识、容易读错的字词下面做好记号并解决生字障碍。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根据故事内容,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归纳课文内容:期盼参加演出,排练扮演老虎,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

  (二)熟读课文,批注交流。

  在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牛和鹅》的时候,学生已经尝试着做过批注,那

  是对课文的理解作批注。根据课后习题第一题,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大胆质疑,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最后,让学生梳理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相互解答,教师有选择地引导、点拨。

  (三)细读课文,体会批注。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在阅读中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感情。所以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感受“我”的心理变化,并且还要在旁边写下批注,记录阅读体会与感悟。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批注)。

  (四)品读交流,体会心理。

  1.默读第一部分,体会“我”的羡慕。

  2.默读第二部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表演“我”的排练的样子,加深理解。

  3.默读第三部分,体会“我”的狼狈。在这一部分,可安排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抓住“哄堂大笑”这个关键词,思考“我”怎样的出场会引来大家这种反应,又是用怎样表演让会场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学生对照着“老师”在排练前讲的六步要领展开想象,想象“我”打乱了哪一步骤,缺失了什么细节,增添了什么动作而让观众哄堂大笑。这样的想象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默读第四部分,体会“我”的不明白。

  (五)开放交流,各抒己见。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说窝囊,也可以说不窝囊,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