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说课稿

2023-06-02 11:30:43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包含三首经典古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王昌龄的《出塞》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王翰的《凉州词》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的场面,表现了守边将士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旷达胸怀。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8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2.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四、说教学方法:

  叶嘉莹先生曾在一个有关古诗吟诵与教学的讲座中说:“古人写诗,都是先吟后写的。学诗,必须学习吟诵。”古诗的平仄与押韵使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只有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吟诵,才能对古诗有列深刻的理解与体验。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吟诵,让他们体会古诗音律的美感。

  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在教师重点教读《出塞》的基础上,学生习得学法,总结古诗的学法,进而在吟诵的基础上分四大步骤自主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1)解诗题,知诗人。(2)懂诗意,悟诗情。(3)巧背诵,多积累。(4)读写结合,培养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品读《出塞》,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出塞》,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2.小组内交流,检测自己是否已了解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自秦汉以来,明月始终高悬于边关要塞之上。边防战事连年不断,万里出征的人久久不见回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有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世,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3.品读《出塞》,感受其典型的情景、精炼的语言。

  ①品“秦时明月汉时关”。抓住“关”字感受战争之久,想象戍守边关的战士,看到“秦时明月汉时关”引发的思乡之情。

  ②品“万里长征人未还”。战争有多久,思乡就有多久;环境有多苦,战士就有多苦。“古来征战几人回?”很多战士在残酷的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再也回不到家乡,见不到亲人。

  ③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龙城飞将”李广切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希望朝廷能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来镇守边关,抵抗外敌,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安稳。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吟诵全诗)  品读《凉州词》,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将士们正准备畅饮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马背上传来催促出征的琵琶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请不要笑话我们醉卧沙场,自古以来出征打仗有几个人能回来?

  3.细读《凉州词》,悟诗情。

  ①品“葡萄美酒夜上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读这一句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

  ②品“欲饮琵琶马上催”。抓住“琵琶”“马上催”,多元理解: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如,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边关的战事多频繁、多紧急啊,战士们刚要举杯饮酒就要上战场了。再如,这急促的琵琶曲还在催促将士们多饮几杯酒,直到一醉方休。  ③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抓住“醉卧沙场”感受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潇洒从容和豪迈旷达之气。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吟诵全诗。

  (三)品读《夏日绝句》,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增补材料,悟诗情。

  ①抓住“项羽”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李清照为什么要思项羽? 让学生明白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

  ②李清照思项羽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让学生 了解交流史实“靖康耻” ③根据李清照的时代背景,体悟词人的情感。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这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故写下了这首诗。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吟诵全诗。

  (四)拓展升华

  ⑴学生谈对宋朝当权派(皇帝)、李清照、项羽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评价。   ⑵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明白怎样做人了吗?

  ⑶学生汇报收集的爱国名言、警句,教师将李清照的“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送给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