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下载
内容预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延、昔、茅”等6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4.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具准备
1.师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2.南泥湾的歌曲。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延、昔、茅、炕、旦、媚”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2)
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án),避免读成(tínɡ)。
(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课件出示3)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