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说课稿

2023-06-20 02:10:17

一、说教材

  本课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简短如诗般的语言也为读者描绘出了意境深远的景象。《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本课选取的是两篇记录中国传统艺术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佳作。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4.理解“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

  2.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四、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感悟法、点拨引领法、诵读体悟法。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

  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深情描述关于友情、知音的句子,自然地引出第一篇文言文。自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根据注释释题,引导学生注意运用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和朗读情况。对易读错、难读的句子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的办法。这样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方法,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同时,在讨论中也让学生发现了朗读的问题,为后面听范读的环节打下了需求。

  3.播放范读,学生先听再跟读,根据范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4.学生划分节奏后互相交流,讨论朗读的要点,根据学生的讨论,利用课件进行展示朗读节奏及注意点。

  5.学生练习朗读,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问题。

  6.最后抽读,学生互相评价,既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同时使课堂的气氛活跃。

  (三)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在学生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组内疏通文意,我就巡视观察,总结共性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我根据发现的问题相机点拨。

  逐句理解,再连贯起来,整体把握。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层层展开,把握文章内容。

  最后,根据单元学习的要点要求,让学生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同时也注意发现优点和问题,借机让学生回忆巩固复述的要点,引导展开想象进行描述。用多样的评价语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研读感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利用引导性提问,启发学生感悟“知音”。

  通过对文中描绘知音的表现的具体句子的研读感悟,让学生感受知音间的心意相通,并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感悟,体会艺术之美。

  以连线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并点拨想象填空,既积累了语言,又感受了艺术之美、语言之美。

  接着让学生代入想象,联系上下文思考:锺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乐生活?从而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原因,感受情谊深重,知音难求。

  最后结合“资料袋”的内容,通过后人的评述,加深对伯牙与锺子期之间友谊的理解,感悟“高山流水”,再次受到珍爱友情,珍惜知己的教育。

  一系列的学习铺垫后让学生再谈感悟启示便水到渠成了。学生能顺其自然地总结出得出的感悟,最后让学生朗读背诵。

  (五)学习《书戴嵩画牛》

  1.出示《斗牛图》,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入题,让学生看图,和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联系,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有了自己看图的感受,这样在学习文中牧童指出的问题时便有了更深的印象,更易与人物产生共鸣。

  2.初读感知。

  按前面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学生练习朗读、理解文意。我随机点拨。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帮助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在学生说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丰富描述的内容,体会艺术之美。

  3.研读感悟。

  围绕故事的主要人物展开,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语言、态度的分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牧童的动作、表情、画上的内容;杜处士听到牧童的话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在把握形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道理。先从文中的话来概括,再引导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由文本到生活,做好大语文的过渡。

  (六)课堂总结。

  本课由两篇文言文小故事组成。《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人公伯牙和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书戴嵩画牛》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斗牛图》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围绕故事发展进行,提取故事发展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板书,通过伯牙与锺子期心意相通的表现,得出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启示。围绕斗牛图,杜处士和牧童的不同表现和态度,突出人物形象,得出故事启示。板书串起故事内容,简洁明了,中心明确。

  22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伯牙: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知音难得

  锺子期: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死  知己难求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    尤所爱   笑而然之

  斗牛图   牧童      拊掌大笑    谬

  (掉尾而斗)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