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教学反思

2023-10-07 21:57:03

教学反思一

  《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的,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一、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形象。在学习敌人对方志敏搜身一部分时,敌人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这些动作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中,学生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在学习“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句话时,学生明白了:作为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清贫关键所在。

  “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对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

  二、成功之处

  品读感悟。我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进于品读体会。同时不着痕迹地渗透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品质所起到的作用。如学习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这一部分时,国民党士兵从“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从“企望有新的发现”到“失望”直至“怀疑而惊异”这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

  三、不足之处

  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不够到位,不是读得特别快,就是读得没有感情,比如国民党兵士对方志敏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这句话学生能够感受到兵士的凶狠、恶毒,但就是读不出来,不好意思读。

  四、改进措施

  平时的课堂上,我能够关注到学生的这一点,加强训练。

教学反思二

  《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于1935年在狱中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景象,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表达方式上,采用叙议结合、对比的方法,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抓住“趣事”,理解人物特点。

  教学中,当学到句子“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对于这句话很多学生不是很理解,都说:方志敏的“趣事”到底“趣”在哪里?我让学生首先理解:趣事,是指本身就有趣的或者人们感兴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接着让学生找出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语言感受。朗读对话,学生明白“趣事”之“趣”:明明方志敏身无分文,但国民党士兵偏以为发财机会已到,而终于发财梦破灭。学生明白作者以幽默的表达方式无情地嘲讽了国民党士兵贪婪、无耻的丑劣行径,表达了革命者以“清贫”为自豪的情感。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动作,刻画人物。

  教学“趣事”时,我抓住两个士兵的动作,让学生感悟国民党士兵的贪婪、凶狠、狡诈。首先让学生找出动作,再将士兵的动作分类:一类是搜身的动作,一类是威吓的动作。搜身的动作是“摸、弓着、捏”,威吓的动作是“拿出、拉开、盯住、吼道”,这些动作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国民党士兵贪婪、凶狠、无耻的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中,学生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传神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2)抓住对比,理解“清贫”。

  课文中多处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这是让学生理解“清贫”的好方法。学生回答“方志敏为什么会如此清贫”这一问题时,无从下手,此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这样一句话,突破难点“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首先让学生指出这是对比的写作方法,把“我”和“国民党当官的”对比,突出方志敏的清廉。然后马上追问:“国民党与共产党有怎样的区别”。这样,适当的点拨,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无产阶级的本质——清贫,洁白,朴素。这样,抓住对比,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3.不足之处(思失)

  回顾整堂课,这课的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漏洞和缺陷:

  “趣事”中方志敏和国民党士兵的对话,由于时间关系,朗读训练不够,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不够到位,有些句子学生能够感受到兵士的凶狠、恶毒、贪婪,但就是读不出来,不好意思读。这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朗读训练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也和自己课前备课不细有很大关系。

  4.改进措施(思改)

  以后在教学“趣事”这一段中,应该让同学们分角色对话,抓住国民党两个士兵的内容来学,让学生先找出描写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小组朗读后进行评比,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性格,深刻领悟到对话描写以及动作、语言描写的魅力。

教学反思三

  《清贫》这课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本文对于人物的刻画很有特色,尤其是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心理,反映出人物的品质。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交流,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冷静下来再回顾我教学的一些细节时,我发现,这节课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加强会使这节课更加精彩:

  第一,朗读训练不够,虽然课堂中有关于通过朗读来品味文本,但是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不够到位,有些句子学生能够感受到兵士的凶狠、恶毒、贪婪,但就是读不出来。这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朗读训练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教师的讲解过多,有着“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阅读”的嫌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充分把握教材,掌握学情,让我们的课堂书声琅琅,以学生多种形式的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