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文言文意思
“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率”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huài/

“率”字的古汉语解释

shuài

1.名词 捕鸟的网。

【又】用网捕捉;网罗。张衡《东京赋》:“悉百。”

2.动词 遵循;遵从。《与妻书》:“此吾所以敢性就死不顾汝也。”

3.动词 率领;带领。《愚公移山》:“遂子孙荷担者三夫。”

4.副词 大概;大致。《察今》:“皆递有变迁。”

5.副词 一概;都。《六国论》:“六国互丧,赂秦耶。”

名词 一定的标准和比率。《史记·商君列传》:“有军功者,各以其受上爵。”

【率土】整个境内。

“率”国语辞典解释

shuài

名词
1.榜樣。例: 「表率」《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傳》「夫三公者,百寮之率,萬民之表也。」

2.姓。如宋代有率子廉。

动词
1.帶領。例: 「率領」「率團訪問」

2.遵循。《詩經.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漢.鄭玄.箋:「率,循也。……循用舊典之文章,謂周公之禮法。」

形容词
1.輕浮、不細心。例: 「輕率」「草率」

2.坦白、豪爽。例: 「坦率」「直率」

副词
大約、通常。例: 「大率」「率皆如此」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乃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

shuò

「帥」 (一)的讀音。

名词
1.比例中相比的數。例: 「效率」「速率」「百分率」

2.準則、法度。《南史.卷五九.列傳.王僧孺》「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士,刻燭為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

动词
計算。晉.江統〈徙戎論〉:「且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處之與遷,必須口實。」

“率”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所律切集韻韻會正韻朔律切,𠀤音蟀。
說文捕鳥畢也。象絲罔,上下其竿柄也。
 又玉篇遵也。
廣韻循也。
書·太甲乃祖攸行。
詩·大雅西水滸。
循也。
 又廣韻領也,將也。
左傳·宣十二年師以來,惟敵是求。
 又襄十年老夫,以至於此。
 又廣韻用也,行也。
 又集韻從也,自也。
 又增韻皆也,大略也。
前漢·宣帝紀常在下杜。
總計之說也。下杜,地名。
梁書·王僧儒傳齊學士刻燭爲詩,四韻則刻一寸。以此爲
 又增韻募也。
 又先也。
晉書·顧榮傳榮身當士卒,爲衆先。
 又通韻表的也。
後漢·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方伯,一方表也。
 又正字通差等也。
前漢·李廣傳諸將爲侯者,而廣軍無功。
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也。
 又高
世說新語晉劉驎之好遊山澤,高善史傳。
 又略。
盧氏雜記宋五坦
聞見錄司馬溫公與洛中諸公作眞會。
 又輕
論語子路爾而對。
輕遽貌。
 又前漢·東方朔傳然高舉,遠集吳地。
然,猶颯然。
 又孫子·九地篇善用兵者,辟如然。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姓。
正字通明有慶。
 又兜天。
太平廣記心在兜天彌勒宮中聽法。
 又唐韻集韻正韻𠀤所類切,音帥。
廣韻鳥網也。
 又正韻同帥。
詩·邶風·旄丘序方伯連之職。
,所類反。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與帥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遂切,音類。
集韻計數之名。
周禮·天官·大宰賦貢以馭其用註賦口出泉也。
釆地之民,口出泉爲賦。
釋文,徐劉音類,戚音律。一音所律反。
 又正韻也。
易·王弼略例相比而無應。,音類,又如字。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劣戌切,音律。約數也。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詹事屬官,有太子更。
師古註掌知刻漏,故曰更。
 又算經少廣章宋祖冲之有密乗除法。
 又彀,彎弓之限也。
孟子羿不爲拙射,變其彀
 又與繂同。緶緝也。
禮·玉藻凡帶有無箴功。
,繂也。言帶用單帛密緝,兩邊不見用箴之功也。
釋文,音律。
 又左傳·桓二年鞸鞛。
,用韋爲之,所以藉玉也。,音律。
 又五音集韻所滑切,音刷。量名。與鋝同。
史記·周本紀其罰百
,卽鍰也。音刷。孔安國曰:六兩曰鍰。,舊本亦作選。

“率”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四點,四點象素絲之光澤(何琳儀),「」象大繩索之形(戴侗),是「𦆾」、「」、「𦆽」之初文(商承祚、徐中舒),本義是麻繩、繩索、絲繩。繩索可用來牽引,故引申為率領的「」。

詳解: 甲金文從「」從四點,四點象素絲之光澤(何琳儀),「」象大繩索之形(戴侗),是「𦆾」、「」、「𦆽」之初文(商承祚、徐中舒),本義是麻繩、繩索、絲繩。繩索可用來牽引,故引申為率領的「」,參見「」。

  一說小點象麻緒(徐中舒);張世超則認為象樂弦顫動之形,是音律之「」的表意初文,可備一說。

  「」後來多用來表示率領的「」,故絲繩的本義用「𦆾」、「」、「𦆽」等字表示。率領者即是先行者,亦是統帥,是萬民的楷模,故引申有表率一詞。

  甲骨文表示率領,《合集》6347:「率伐」,表示帶領攻伐。又表示皆、全部(金祥恆),《合集》248正:「貞:今來羌,率用。」表示今天所來的羌人,全部都用(作人牲)。《古今韻會舉要.質韻》:「率,皆也。」又用作祭名、地名。

  金文表示皆、全部。大盂鼎:「隹(唯)殷邊侯、田(甸)𩁹(與)殷正、百辟率肆于酉(酒)。」表示殷代的邊境侯、甸和商代的百官皆放肆酗酒。又用作語氣助詞,無義,毛公鼎:「率懷不廷方」,表示安撫不來朝覲的方國。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天星觀楚簡》簡50:「率(𦆽)𦄂」,表示絲帶。又表示全部、皆、都,《上博竹書一.緇衣》簡17:「言率行之,則行不可匿。」表示說的話都會照着去做,那麼行為就不可掩藏(季旭昇)。

  戰國文字又表示率領,《詛楚文.湫淵》:「率諸侯之兵,以臨加我。」表示率領諸侯之兵來到我面前。

  《說文》:「率,捕鳥畢也。象絲罔,上下其竿柄也。凡率之屬皆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