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教学反思

2023-05-16 18:34:45

教学反思一

  《雨点儿》是一篇美文。课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它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教学重点为认识“彩 ”“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生字和横钩一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多音字的认读结合字义进行,学生结合语境,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长”的意思是生长,从而知道这两个字的读音。在认识穴宝盖时,借助偏旁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组内交流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的方法:熟字换偏旁、联想识记、结合语境、对比识记。大家集思广益。书写本课生字时,引导学生关注独体字作偏旁的字形变化,如:书写“有”字时,对比“月”在字的下半部分,撇变竖。学生经过书写练习,能大体把握字的结构。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朗读指导。这是本教材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所以重点指导。课文中的两个不同角色,读小雨点儿时声音可以天真一些,读大雨点儿时可以稳重一些。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如,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离得很远,它们会怎样说话?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急着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它们又会怎么说话?在上一课认识逗号和句号的基础上,本课还有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还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教师范读,学生感受句中的停顿短于逗号的停顿,逗号的停顿又短于句号的停顿,然后学生跟读,在朗读实践中加深体会。

  3.理解运用。播放下雨的视频,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一方面渲染了氛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数不清”和“飘落”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是“数不清”或者什么是“飘落”的。学生说:“数不清”的雪花和“数不清”的头发。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充分借助多媒体的应用,播放下雨视频,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并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关键词“数不清”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对“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了要去的地方后,产生怎样的结果”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了解,还是按老师设想的问题逐层推进去落实?我也拿不准。所以自己也在反思:是否在情感方面也有灌输的嫌疑呢?说白了,我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学生分角色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的话,从中感受它们选择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你想对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大小雨点儿去了自己要去的地方,产生的结果。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雨后花更红了,草更绿了,种子被风吹来,飘落在地上,经过雨水的洗礼,种子发芽、生根、开花,学生感受美景,懂得雨水与植物的关系。

教学反思二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了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

  教学效果:在学习《雨点儿》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孩子们无论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读方面都体现了自主精神,学生认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把学生获得的一点成功给予鼓励,学生学得愉快。课堂上,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提供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成功之处: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有什么是数不清的,孩子们说出了“天上的星星,小河里的鱼儿,路上的行人”等等。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品读课文时,我问:“小花小草是怎样欢迎雨点儿的?”“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雨点儿还会到哪里安家?”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学生有的说:“如果我是雨点儿,我就要去干旱的地方。以为到那里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朗读时没有读好儿化音。在检测预习情况时,我发现一半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改进措施: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要面向全体,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等。

教学反思三

  成功之处:

  1.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2.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