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言文意思
“甘”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甘(简繁同形)
拼音:gān
“甘”字的古汉语解释
gān
1.形容词 味美;甜。《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名词 香甜美味的食物。《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3.形容词 动听。《报刘一丈书》:“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4.副词 情愿;乐意。《病梅馆记》:“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甘霖】指久旱以后下的透雨。
【甘言】诌媚奉承的话。
“甘”国语辞典解释
gān
形容词1.甜美的。例: 「味香甘甜」 。《莊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五齣:「海南荔子味尤甘,楊娘娘偏喜啖。」
2.美好。《詩經.小雅.甫田》:「以祁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左傳.昭公十一年》:「幣重而言甘,誘我也。」
名词
1.美味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為肥甘不足於口與?」 晉.陶淵明〈有會而作詩〉:「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
2.姓。如秦代有甘茂。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动词
順遂。《左傳.莊公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
副词
樂意、情願、自願。例: 「甘願」 、「甘拜下風」 、「自甘墮落」 。《詩經.齊風.雞鳴》:「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
“甘”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𠀤感平聲。說文美也。
徐曰物之甘美者也。
韻會五味之一。
正韻甜也。
書·洪範稼穡作甘。
傳甘味生于百穀。
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又言之悅耳。亦曰甘。
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又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傳甘,厭也。
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
又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
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又易·臨卦六三甘臨,无攸利。
註甘者,佞邪說。媚不正之名也。
又玉篇樂也。
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
註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又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
註甘,緩意也。
又姓。
書·說命台小子舊學于甘盤。
註甘盤,殷賢臣。
又甘茂甘羅,𠀤秦人。
又抱朴子辯問卷子韋甘均,占𠋫之聖也。
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又地名。
書·甘誓大戰于甘。
傳甘,有扈郊地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
註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又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
註甘鹿,周地。
又山名。
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又水名。
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
註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又州名。
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又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又木名。
詩·召南蔽芾甘棠。
傳甘棠,杜也。
疏郭璞曰:今之杜梨。
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
註甘木卽不死樹。
又正韻果名,俗作柑。
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又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又草名。
博雅陵澤,甘遂也。
又美丹,甘草也。
又集韻古暗切,音紺。土之味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甘切,音酣。
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又熟也。
莊子·徐無鬼甘寢。○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甘”形意通解
略說: 從「口」從◎,◎為指事符號,表示口中所含之物。字象口含一物,是「含」的初文(馬敘倫)。由於甘美之物是人所愛含的東西,因此派生出甘甜之「甘」。詳解: 從「口」從◎,◎為指事符號,表示口中所含之物。字象口含一物,是「含」的初文(馬敘倫)。由於甘美之物是人所愛含的東西,因此派生出甘甜之「甘」。參見「含」。《說文》:「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屬皆从甘。」按王筠《說文釋例》:「口是意,一則所含之物也」,「口」中一橫為指事符號。戰國文字或寫作一圈,參見《郭店楚簡.老子甲》簡19字形。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8001:「王往于甘。」
金文與戰國幣文多有「甘丹」一詞,用作地名,指趙國首都「邯鄲」。甘丹上庫戈:「甘(邯)丹(鄲)上庫。」《左傳.定公十三年》:「以邯鄲叛。」地在今河北邯鄲西南。
戰國竹簡有「甘露」一詞,指甘美的露水,《郭店楚簡.老子甲》簡19:「天地相合也,以逾(輸)甘露。」又有「甘戰」一詞,讀為「酣戰」(李零),指持續的激戰,《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61,53下:「萬民贛(貢)首,皆欲或(克)之,此『復甘(酣)戰』之道。」全句指所有的百姓都願意獻出生命,都希望戰勝人,這就是「持續激戰之後再戰」的方法。《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威王問》簡46:「勁弩趨發者,所以甘(酣)戰持久也。」傳世文獻亦有「酣戰」一詞,《韓非子.十過》:「酣戰之時,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豎穀陽操觴酒而進之」,指持續激戰時,司馬子反口渴了,豎穀陽拿着一杯酒送給他。
古璽文「甘」用作姓氏,《姓觿.覃韻》:「甘,《姓源》云:夏時侯國,《書》稱《甘誓》是也。以國為氏。《姓譜》云:武丁臣甘盤之後。《姓考》云:周封王子帶于甘,《左傳》甘昭公是也。或曰:武王封同姓于甘,《左傳》甘伯桓公是也。後以邑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