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国语辞典解释
gāng
形容词1.堅硬的。《齊民要術.卷一〇.梓棪》:「《異物志》曰:『梓棪大十圍,材貞勁,非利剛截不能剋。』」 唐.柳宗元〈貞符詩.序〉:「齒利者齧,爪剛者決。」
2.強勁的。例: 「剛強」 。《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3.正直無私。例: 「剛正不阿」 。
副词
1.表示時間,指情況或行動不久前才發生過,相當於「才」 、「方才」 。例: 「天剛亮,媽媽就起床幹活了。」
2.恰好。例: 「剛好」 。
名词
姓。如清代有剛林。
“刚”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𠀤音岡。說文彊斷也。从刀,岡聲。
增韻堅也,勁也。
易·乾卦大哉乾乎,剛健中正。
司馬光·潛虛剛,天之道也。
又作㓻。
史記·樂書而民㓻毅。
“刚”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刀」從「网」,「网」是「網」的初文,全字象以刀割斷網之形,以示彊力之意。詳解: 甲骨文從「刀」從「网」,「网」是「網」的初文,全字象以刀割斷網之形,以示彊力之意。《說文》:「剛,彊斷也。从刀岡聲。𠇙,古文剛如此。」參見「网」。甲骨文表示以刀斷牲之祭,金文表示堅強,見於史牆盤(參于豪亮),又用作人名。又通假為「岡」,表示山岡,散氏盤:「陟剛(岡)」,表示登上山岡。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