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文言文意思
“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剂”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剂”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调节;调剂。《治平篇》:“水旱疾疫,即天地调之法。”

2.名词 药剂;根据药方由多种药物配成的药。《新唐书·吴凑传》:“诏侍医敦进汤。”

3.名词 剂量;定量。《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心解分,不复称量。”

4.量词 付。用于汤药。《世说新语·术解》:“合一汤与之。”

【剂刀】剪刀。

【剂信】刻券以明信。指信用。

“剂”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經調配而成的藥品或化學製品。例: 「藥劑」「針劑」「消毒劑」「殺蟲劑」「防腐劑」

2.一定的分量。唐.陸贄〈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之二:「蓋以事逐情生,費從事廣,物有劑而用無節,夫安得不乏乎?」

3.量詞。計算經過調配後的藥物的單位。例: 「他吃了這三劑中藥後,病情已逐漸穩定。」「小寶已接種了第三劑疫苗。」

动词
調和。例: 「調劑」《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劉梁傳》「和如羹焉,酸苦以劑其味。」

“剂”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遵爲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㭰。
說文齊也。从刀,齊聲。
爾雅·釋言劑,翦齊也。
齊截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質劑結信而止訟。
質劑,謂兩書一札而別之也。若今下手書,言保物要還矣。
質劑謂券書。恐民失信,有所違負,故爲券書結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質,小市以劑,故知質劑是券書。漢時下手書,卽今畫指券,與古質劑同也。
 又唐韻在詣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詣切,𠀤齊去聲。
廣韻分劑。
 又藥劑。
唐書·儒學傳武爲救世砭劑。
 又通作齊。
周禮·天官·食醫註食有和齊藥之類也。
前漢·藝文志百藥齊和。
與劑同。

“剂”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小篆從「」從「」,「」亦作聲符,會以刀剪齊之意,本義是剪斷、割齊。

詳解: 金文、小篆從「」從「」,「」亦作聲符,會以刀剪齊之意,本義是剪斷、割齊。《說文》:「劑,齊也。从刀从齊,齊亦聲。《爾雅.釋言》:「劑,翦齊也。」郭璞注:「南方人呼翦刀為劑刀。《太玄經.永》:「永不軌,其命劑也。」范望注:「劑,剪也;剪,絕也。」又引申為割,賈誼《新書.諭誠》:「豫讓劑面而變容,吞碳而為啞。」講的是春秋時智伯家臣豫讓於「三家分晉」後,竟割破自己的面容,使自己的面容改變,又吞碳使自己變啞以圖代主報仇的故事。

  「」又指古代一種買賣時用的契券,相當於現在的合同。《周禮.地官.質人》:「凡賣儥(買)者質劑焉。大市以質,小市以劑。」鄭玄注:「質劑者,為之卷藏之也。大市,人民牛馬之屬,用長券;小市,兵器珍異之物,用短券。」「大市」即大交易;「小市」即小交易;這句指凡進行買賣都要使質、劑這兩種契約,大買賣如人民、牛、馬,用「」;小買賣如兵器、珍寶等,用「」。

  「」又用作調和、調節之義。《後漢書.文苑列傳下.劉梁》:「和如羮焉,酸苦以劑其味。」意指和諧就好像煮羮,酸苦等味要互相配合調劑。又指以多味藥合成的藥劑。《新唐書.吳湊傳》:「詔侍醫敦進湯劑。」意指請宮廷醫師為吳湊遞送湯藥。現代多指化學合成的物品,如防腐劑、增味劑。亦可作量詞,用於藥劑的計量單位。《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只消兩三劑,使其腎氣常和,虛火不致妄動,這病就退了。」一般人認為用藥愈多、劑量愈多,病情愈嚴重,由此引申,粵語用「大劑」表示事情非常嚴重。

  金文「」通作「」,解作賜予。麥尊:「劑(齎)用王乘車馬」,意指賜予使用周王的車馬。

  《詛楚文.巫咸》克劑楚師」用其本義,表示攻克割除楚軍。漢帛書以「」為「」,用作本義。《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第153行:「天下齊(劑)齊不侍(待)夏。」意謂天下各國聯手割除齊國,不必等到夏天(就可以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