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觔”国语辞典解释
jīn
名词1.肌腱,韌帶。通「筋」 。漢.王充《論衡.書虛》:「舉鼎用力,力由觔脈;觔脈不堪,絕傷而死,道理宜也。」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俺如今剔下了這骨和觔,割掉了這肉共脂。」
2.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通「斤」 。《淮南子.天文》:「天有四時以成一歲,因而四之,四四十六,故十六兩而為一觔。」 《聊齋志異.卷六.大人》:「於石室中出銅鎚,重三四百觔,出門遂逝。」
“觔”康熙字典解释
正字通與筋同。淮南子·道應訓良馬者,可以形容觔骨相也。
又後人譌爲斤兩之斤。
舊唐書·文宗紀燒灰煎鹽,每石灰得鹽一十二觔一兩。
葛長庚·金丹賦藥材觔兩。○按前漢貨殖傳本作斤,从斤爲正。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