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国语辞典解释
jīng
參見「涇河」 條。“泾”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靈切集韻韻會堅靈切,𠀤音經。水名。說文水出安定涇陽开頭山。
書·禹貢涇屬渭汭。
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川涇汭。
又丹陽有涇水。
前漢·地理志註涇水,出蕪湖。
又交趾有涇水。
水經注涇水,出龍編縣高山。
又通也。
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
註涇,通也。謂通流也。
又州名。
韻會漢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涇州。
又縣名。涇陽縣,屬西安府,本秦縣。涇縣,屬寧國府。本唐猷州。𠀤見廣輿記。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泉也。
又古定切,音徑。涇涏,直流也。
“泾”形意通解
金文從「水」,「巠」聲。早期金文於「巠」中加數小點,當為飾筆。金文用作地名,表示涇水,克鐘:「王親令克遹涇東至于京𠂤(師)」。意思是說周王親自命令克,巡視涇水東面至於京師一帶。《說文》:「涇,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雝州之川也。从水巠聲。」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