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洫”国语辞典解释
xù
名词1.田間的水道。《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百夫有洫,洫上有涂。」 《左傳.襄公十年》:「子駟為田洫。」
2.泛指溝渠。例: 「溝洫」 。《文選.鮑照.蕪城賦》:「劃崇墉,刳濬洫,圖修世以休命。」
3.護城河。《文選.張衡.西京賦》:「經城洫,營郭郛。」
动词
1.虛、空出。《管子.小稱》:「滿者洫之,虛者實之。」
2.敗壞。《莊子.則陽》:「所行之備而不洫。」
“洫”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況逼切集韻韻會忽域切正韻呼狊切,𠀤音侐。田閒水道也。說文十里爲成。成閒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
又城池也。
詩·大雅築城伊洫。
又渠也。
後漢·鮑永傳作方梁石洫。
註猶今之水門。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洫水,出漁陽郡白檀北蠻夷。
又虛也。
管子·小稱篇滿者洫之。
又濫也。
莊子·則陽篇所行之備而不洫。
註洫,濫也。王云壞敗也。
又集韻弋質切,音逸。深貌。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