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沴”文言文意思
“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沴”字

拼音:

“沴”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气不和而相伤。《庄子·大宗师》:“阴阳之气有。”

2.名词 灾气;恶气。《汉书·孔光传》:“六之作,岁之朝曰三朝,其应至重。”

“沴”国语辞典解释

形容词
水流不順暢。《說文解字.水部》「沴,水不利也。」


名词
惡氣、災病。唐.殷堯藩〈冬至酬劉使君〉詩: 「漸喜一陽從地復,卻憐群沴逐冰消。」 宋.文天祥〈正氣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沴”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麗。
說文水不利也。
前漢·五行志惟金木。
 又氣相傷謂之猶臨莅不和意也。
服虔曰:,害也。如淳曰:音拂戾之戾。
 又妖氣也。
前漢·孔光傳之作。
,惡氣也。
 又水渚也。
揚雄·河東賦秦神下讋,跖魂負
,河岸之坻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典切,音殄。陵亂也。
莊子·大宗師隂陽之氣有
 又集韻乃結切,音涅。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