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渫”文言文意思
“渫”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渫”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xiè

“渫”字的古汉语解释

xiè

1.动词 淘去污泥。《易经·井》:“井不食,为我心恻。”

2.形容词 污浊。《狱中杂记》:“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

3.动词 分散。《论贵粟疏》:“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

“渫”国语辞典解释

xiè

动词
1.清除汙泥。《易經.井卦.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 《太平廣記.卷四二三.崔道樞》「因井渫,得鯉魚一頭長五尺。」

2.分散、發散。漢.鼂錯〈論貴粟疏〉:「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 。」

3.停歇、止息。三國魏.曹植〈七啟〉:「於是為歡未渫,白日西頹。」

名词
1.汙濁、汙穢。《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襃》引漢.王襃〈聖主得賢臣頌〉:「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離疏釋蹻而享膏粱。」 唐.韓愈〈江西觀察使韋公墓誌銘〉:「人去渫汙,氣益蘇。」

2.姓。如明代有渫升。

“渫”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私列切,音薛。
說文除去也。一曰治井也。
易·井卦不食。
,泥不停汙也。
 又散也。
前漢·食貨志農民有錢粟,有所
 又揚子·方言,歇也。
曹植·七啓爲歡未
 又漏也。與洩同。
莊子·秋水篇尾閭之而不虛。
 又汙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去卑辱奧而升本朝。
,狎也,汙也。
 又慢也。
詩傳醉而不出,是宗也。
正義醉仍不出,是慢宗子也。
 又水名。
水經注水,出建平郡,東逕陽縣。
 又姓。古賢人子,見韓非子
 又集韻食列切,音舌。亦除去也。
 又實協切。水名,在上黨。
 又集韻韻會並達協切,音牒。,波連貌。
郭璞·江賦長波浹
 又前漢·王莽傳憒毦不
,徹也,通也。
 又集韻直甲切,音霅。水貌。義同。
 又以制切,音曳。烝蔥也。亦作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