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文言文意思
“谐”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谐”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xié

“谐”字的古汉语解释

xié

1.动词 和谐;融洽。《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无所不。”

2.形容词 诙谐;滑稽。《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好谑,人多爱狎之。”

“谐”国语辞典解释

xié

动词
1.和合、調和。《書經.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奪倫。」 《左傳.襄公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

2.辦成、說妥。《董西廂》卷三:「願先生變雅操為和聲,以詞挑之,事必諧矣。」 《鏡花緣》第一五回:「老師如攜門生信去,此事斷無不諧。」

3.商議、協調。《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張讓傳》「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形容词
滑稽、戲謔。例: 「詼諧」《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上以朔口諧辭給,好作問之。」

“谐”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𠀤音骸。
說文詥也。
 又廣雅耦也。
玉篇合也,調也。
書·堯典克諧以孝。
 又舜典八音克諧。
左傳·襄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
禮·禮器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
 又文心雕龍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
前漢·敘傳東方贍辭,詼諧倡優。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
 又平論定其價也。
後漢·宦者張讓傳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又古書名。
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又鳥名。
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日,其雌謂之隂諧。
淮南子·繆稱訓隂諧知雨。
天將隂雨則鳴。
 又叶弦雞切,音奚。
後漢·五行志更始時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
 又儒林周澤傳時人爲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大常妻。考證:〔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目,其雌謂之隂諧。〕 謹照原文運目改運日。

“谐”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本義是言語、聲樂的和諧,引申為各種關係的和合、協調。

詳解: 金文從「」,「」聲,本義是言語、聲樂的和諧,引申為各種關係的和合、協調。《說文》:「諧,詥也。从言,皆聲。」段玉裁注:「此與龠部龤異用,龤專謂樂和。」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江沅曰:『此蓋謂言語之合,與龤專言樂者不同。』舜徽按:二字雖異用,然經傳通作諧。本書〈白部〉:『皆,俱詞也。』故凡從皆聲字,多有和同義。《玉篇》:「諧,和也。

  「」與「」通用,皆可表示聲音、樂曲上的協調,引申為各種關係的和合;與「」、「」通用的關係相似。與「」相比,「」重在聲音上的共鳴,「」重在彼此唱和,雙向交流。《左傳.襄公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引申為情感上的融洽無間,《書.堯典》:「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意謂舜的父親愚妄,母親暴虐,名叫象的弟弟傲慢無禮,舜都能以至孝與他們和睦相處。金文表示和諧,蔡侯盤:「康諧龢好」,意謂安樂和諧,和睦友好。《周禮.天官.大宰》:「以知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和睦則事成,故「」又有辦妥、辦成之意。清李漁《鳳求凰.避色》:「功名未偶,姻事難諧。」意謂功名未立,婚事難成。《鏡花緣.第十五回》:「老師如攜門生信去,此事斷無不諧。」意謂老師如果帶學生的信去,事無不成。而「灰諧」是從言語上博得別人的共鳴,從而消除隔骸,《文心雕龍.諧隱》:「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笑話常引起人們的歡笑,使氣氛和諧,所以造成和諧氣氛的笑談也稱作「」(參王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