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文言文意思
“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謡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yáo
“谣”字的古汉语解释
yáo
1.动词 古代唱歌不用乐器伴奏叫谣。《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2.名词 歌谣,歌曲。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好为庐山谣。”
3.名词 凭空捏造的话。屈原《离骚》:“谣诼谓余以善淫。”
【谣言】民间流行的歌谣谚语。
【谣诼】造谣诽谤。
“谣”国语辞典解释
yáo
名词1.民間流行的歌。例: 「民謠」 、「歌謠」 、「童謠」 。《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紀上》:「詔分遺內侍,周省四方,觀政聽謠,訪賢舉滯。」
2.憑空虛構沒有根據的話或傳聞。例: 「造謠」 、「闢謠」 。《楚辭.屈原.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谣”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餘招切,音遙。與䚻同。謠歌也。爾雅·釋樂徒歌謂之謠。
詩·魏風我歌且謠。
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孫炎曰:聲消搖也。韓詩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戴侗曰:歌必有度曲節,謠則但搖曳永誦之,兒童皆能爲,故有童謠也。
前漢·藝文志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
南齊書·五行志歌謠,口事也。口氣逆則惡言,或有怪謠焉。
又毀也。詳諑字註。
又集韻或作猶。
禮·檀弓陶斯咏,咏斯猶。
又韻會通作繇。
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
師古註謂若童謠,及輿人之誦。
又叶夷周切,音由。
前漢·班固敘傳嬀巢姜於孺筮兮,旦算祀於挈龜。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衞名諡於銘謠。龜音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