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文言文意思
“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胁”字

繁体:简化方式:符号化

拼音:xié

“胁”字的古汉语解释

xié

1.名词 从腋下到腰间的肋骨处。《大铁椎传》:“右夹大铁椎。”

2.名词 中间;中部。《游黄册记》:“越天都之而下。”

3.动词 胁迫;逼迫。《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服夺其官。”

“胁”国语辞典解释

xié

名词
1.胸部兩側,由腋下至肋骨盡處的部位。亦指肋骨。《說文解字.肉部》「脅,兩膀也。」 《楚辭.屈原.天問》「平脅曼膚,何以肥之?」 《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

2.側、旁邊。漢.劉熙《釋名.釋車》「脅驅,在服馬外脅也。」 唐.顧況〈廣陵白沙大雲寺碑〉:「滄海之脅,有白沙之墟焉。」

动词
1.以威力逼迫。例: 「威脅」《禮記.樂記》「強者脅弱,眾者暴寡。」 《漢書.卷七〇.常惠傳》「使使脅求公主。」

2.收斂、收縮。《墨子.兼愛中》「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 《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翡翠脅翼而來萃兮,鷥鳳翔而北南。」

“胁”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虛業切集韻韻會迄業切,𠀤音熁。
說文兩膀也。
玉篇身左右兩膀。
廣韻胷脅。
增韻腋下也。
周禮·天官·醢豚拍魚醢註拍爲膊,謂脅也。
晉語重耳過曹,聞其駢脅,欲觀其狀。
 又正字通牲體,前爲代脅,中爲長脅,後爲短脅。
 又正韻迫脅,以威力恐人也。
書·胤征殲厥渠魁,脅從罔治。
其被迫脅而從,距王師者,皆無治責其罪。
 又泰誓脅權相滅。
假用在上之權命脅之。
 又詩·秦風遊環脅驅。
脅驅,愼駕具,所以止入也。
 又斂也。
前漢·王莽傳動靜辟脅,萬物生焉。
師古曰:脅,收斂也。
 又責也。
公羊傳·莊二十五年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
脅之,與責求同義。
 又脅盾,盾名。
管子·幼官篇兵尚脅盾。
象時物之閉盾,或署之於脅。
 又廣韻許欠切集韻虛欠切,𠀤音搚。妨也。
 又集韻迄及切,音吸。脅肩,竦體也。或書作脇。

“胁”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身軀兩側自腋下至腰上的部分,亦指肋骨。

詳解: 從「」,「」聲,本義為身軀兩側自腋下至腰上的部分,亦指肋骨。《說文》:「兩膀也。从肉,劦聲。《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孔穎達疏:「脅是腋下之名,其骨謂之肋。

  「」可表示旁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一》:「石長丈三尺,廣厚略等,著崖脅,去地百餘丈,民俗名曰石鼓。

  「」也表示逼迫、威嚇。《書‧泰誓中》:「朋家作仇,脅權相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