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文言文意思
“朦”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朦(简繁同形)
拼音:méng
“朦”字的古汉语解释
méng
见“朦胧”。
【朦胧】⒈月光不明亮。来鹄《寒食山馆书情》:“楚魂吟后月朦。”⒉引申为模糊。李峤《早发苦竹馆》:“朦烟雾晓。”
“朦”国语辞典解释
méng
參見「朦朧」 條。“朦”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𠀤音蒙。說文月朦朧也。
類篇朦朧,月將入也。
正字通與肉部朦別。
“朦”形意通解
略說: 從「月」,「蒙」聲。「朦朧」是連綿詞,表示月色昏暗之貌,引申指模糊不清。詳解: 從「月」,「蒙」聲。「朦朧」是連綿詞,表示月色昏暗之貌。《說文新附》:「朦,月朦朧也。从月,蒙聲。」《玉篇.月部》:「朦,朦朧也。」如南唐李煜〈蝶戀花〉:「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澹月雲來去。」南宋辛棄疾〈添字浣溪沙〉:「酒面低迷翠被重,黃昏院落月朦朧。」
「朦朧」引申表示模糊不清。如唐代盧綸〈華清宮〉:「水氣朦朧滿畫梁,一回開殿滿山香。」《封神演義》第12回:「明霞燦爛映天光,碧霧朦朧遮斗日。」參見「朧」。
「朦」亦表示遮掩。如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1本第4折:「大師也難學,把一個慈悲的臉兒來朦著。」又指蒙騙。如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戶口總催稅》:「糧胥具有保結,自不敢任意以少增多,以欠作完,朦官取咎。」
古書中另有一從「肉」從「蒙」的「朦」字,表示大、豐等義。《方言.第二》:「朦、厖,豐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大貌謂之朦,或謂之厖;豐,其通語也。」《玉篇.肉部》:「朦,大也。」因隸定後「肉」的偏旁與「月」混同,和表示「朦朧」的「朦」變成同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