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文言文意思
“猛”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猛(简繁同形)
拼音:měng
“猛”字的古汉语解释
měng
1.形容词 凶猛;勇猛。《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
【又】凶暴。《捕蛇者说》:“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2.形容词 气势壮。《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形容词 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又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猛可】突然。
“猛”国语辞典解释
měng
形容词1.勇敢、勇武。例: 「勇猛」 、「威猛」 。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凶惡、凶暴。例: 「凶猛」 、「猛虎」 、「猛獸」 。
3.劇烈、強烈。例: 「猛烈」 、「藥性很猛」 。唐.皮日休〈桃花賦〉:「狂風猛雨,一陣紅去。」
副词
1.急遽、急速。例: 「突飛猛進」 。
2.忽然、突然。例: 「猛然回頭」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我若是前街上猛撞見,若是後巷裡廝逢著。」 《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玉人盡日懨懨地,猛被笙歌驚破睡。」
名词
姓。如春秋時宋有猛獲。
“猛”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莫杏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梗切,𠀤音蜢。說文健犬也。
又𡝹氏,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
註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如熊而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又玉篇健也。
廣韻勇猛。
禮·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又玉篇嚴也。
左傳·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又玉篇惡也,害也。
禮·檀弓苛政猛于虎。
又虎猛縣,屬西河郡。猛陵縣,屬蒼梧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汝出猛山。
又姓。
廣韻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
“猛”形意通解
略說: 從「犬」,「孟」聲,表示凶猛。詳解: 從「犬」,「孟」聲,表示凶猛。《左傳‧宣公二年》:「棄人用犬,雖猛何為!」
「猛」可表示健壯。《說文》:「健犬也。从犬,孟聲。」 段玉裁注:「假借為凡健之偁。」《廣雅‧釋詁二》:「猛,健也。」唐杜甫〈朝獻太清宮賦〉:「張猛馬,出騰虬。」
「猛」還表示嚴厲。《左傳‧昭公二十年》:「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猛」亦可表示勇猛。漢枚乘〈七發〉:「毅武孔猛,袒裼身薄;白刃磑磑,矛戟交錯。」
「猛」還可表示猛烈。南朝梁王僧孺〈初夜文〉:「壅夏河之長瀉,撲秋原之猛燎。」
「猛」還可用作副詞,表示突然。宋梅堯臣〈宿邵埭聞雨因買藕芡人回呈永叔〉:「寒屋猛添響,濕窗愁打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