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狝”文言文意思
“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獮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xiǎn
“狝”字的古汉语解释
xiǎn
动词 秋天打猎。《管子·小匡》:“秋以田曰狝。”
【引】杀死。张衡《西京赋》:“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狝其什七八。”
“狝”国语辞典解释
xiǎn
名词古代狩獵因四季之不同,而名稱各異,秋天稱為「獮」 。《爾雅.釋天》:「秋獵為獮。」 《周禮.春官.肆師》:「獮之日,蒞卜來歲之戒。」 漢.鄭玄.注:「秋田為獮。」
动词
殺。《文選.張衡.西京賦》:「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獮其什七八。」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〇上.滇遊日記十二》:「大候州土官俸貞與之濟逆,遂并雉獮之。」
“狝”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息淺切,音蘚。爾雅·釋詁獮,殺也。
釋文秋獵爲獮。
註順殺氣也。
周禮·春官·肆師獮之日涖,卜來歲之戒。
又夏官·大司馬中秋敎治兵,遂以獮田。
說文本作𤣗。或作𥙮。
集韻亦作𤣝。考證:〔周禮·春官·小宗伯獮之日涖,卜來歲之戒。〕 謹按獮之日二句在肆師下,小宗伯改肆師。
“狝”形意通解
略說: 從「犬」,「爾」聲。本義是秋天打獵。詳解: 從「犬」,「爾」聲。《說文》作「𤣔」,從「犬」,「璽」聲。「璽」亦從「爾」聲。「獮」和「𤣔」是異體。本義是秋天打獵。《爾雅.釋天》:「春獵為蒐,夏獵為苗,秋獵為獮,冬獵為狩。」又《說文》:「𤣔,秋田也。从犬,璽聲。」古書中的例子如《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管子.小匡》:「秋以田,曰獮,治兵。」
「獮」也表示殺戮。《爾雅.釋詁》:「獮,殺也。」如《文選.張平子〈西京賦〉》:「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獮其什七八。」薛綜注:「獮,殺也。」
「獮」同「獼」,表示獼猴。如《戰國策.齊策三》:「猿獮猴錯木據水,則不若魚鱉。」《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有獮猴、黑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