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铦”文言文意思
“铦”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xiān/kuò/tiǎn/guā
“铦”字的古汉语解释
xiān
1.形容词 锋利;锐利。《过秦论》:“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名词 臿一类的农具;利器。《五蠹》共工之战,铁: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铦。”
“铦”国语辞典解释
xiān
名词1.挖土的器具。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銛,臿屬。」 漢.王充《論衡.幸偶》:「或為劍戟,或為鋒銛。」
2.捕魚的器具。《廣韻.平聲.鹽韻》:「銛,《纂文》曰:『鐵有距,施竹頭以擲魚,為銛也。』」
3.姓。如宋代有銛朴翁。
形容词
鋒利、銳利。唐.元稹〈開元觀閒居酬吳士矩侍御三十韻〉:「結盟金劍重,斬魅寶刀銛。」 《聊齋志異.卷二.紅玉》:「一短刀,銛利如霜。」
“铦”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𠀤音䆎。說文鍤屬。
又玉篇利也。
賈誼·過秦論非銛于句戟長鎩也。
史記·秦始皇紀作錟。
前漢·賈誼傳莫邪爲鈍兮,鈆刀爲銛。
註晉灼曰:世俗謂利爲銛。
又廣韻纂文曰:鐵有距,施竹頭以擲魚,爲銛也。
又姓。
正字通宋有銛朴翁,工詩。
又集韻習琰切,音燄。臿屬。
又廣韻他玷切集韻他點切,𠀤音忝。
博雅錍謂之銛。
又博雅斷也。
音釋銛,他點反。
又息廉反。
又揚子·方言銛,取也。
註謂挑取物也。音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