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文言文意思
“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针”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zhēn

“针”字的古汉语解释

zhēn

1.名词 缝纫用的针。《促织》:“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芥。”

2.名词 治病用的金属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石之所及也。”

“针”国语辞典解释

zhēn

名词
1.用來引線縫紉、刺繡或編結的工具。例: 「繡花針」「毛線針」

2.尖銳似針形的東西。例: 「大頭針」「別針」「松針」

3.詞: (1)計算注射藥劑的單位。例: 「今天打了一針止痛劑。」 (2)計算針灸或縫合次數的單位。例: 「扎了三針」「傷口縫了兩針。」

动词
1.縫。《淮南子.說山》「針成幕,蔂成城,事之成敗,必由小生,言有漸也。」

2.刺。例: 「他拿針針我。」

3.用針刺人的經絡來治病。例: 「針灸」《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zhēn

名词
1.縫布帛的工具。同「針」《說文解字.金部》「鍼,所以縫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鍼縷。」

2.古代以砭石為材質的醫療用具。《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趙壹傳》「然而糒脯出乎車軨,鍼石運乎手爪。」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八齣:「少不得情栽了竅髓鍼難入。」

动词
刺。《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廣川惠王劉越傳》「笞問昭平,不服,以鐵鍼鍼之,彊服。」

“针”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𠀤音斟。
說文徐註俗鍼字。所以縫也。
易·乾卦各從其類疏若磁石引針,琥珀拾芥。
天寶遺事唐宮中七夕結彩樓,𨻰瓜果酒炙,祀牛女。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
 又姓。明隆慶舉人針惠。
 又方書針灸法。互詳後鍼字註。
 又蟲名。
古今注蝌蚪,一名𤣥針。
 又書法。有垂露體,懸針體。
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又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𠀤枕去聲。
集韻縫也。
 又刺也。

“针”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細長而小,一頭尖銳,一頭有眼的縫紉或縫合工具。

詳解: 從「」,「」聲,本義為細長而小,一頭尖銳,一頭有眼的縫紉或縫合工具。北周庾信〈對燭賦〉:「燈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針覺最難。

  「」可表示針狀物。《晉書‧顧愷之傳》:「嘗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

  「」還特指中醫以針刺穴位以治療。《三國志‧魏志‧華陀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

  「」也可表示規勸。唐元稹〈桐花〉:「非琴獨能爾,事有諭因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