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桢”国语辞典解释
zhēn
名词1.古代築牆時立在兩端的木柱。《爾雅.釋詁下》:「楨,榦也。」 清.郝懿行.義疏:「舍人曰:『楨,正也。築牆所立兩木也。』」
2.支柱、主幹。《詩經.大雅.文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 唐.皮日休〈文中子碑〉:「先生門人,為唐之楨。」
3.植物名。木犀科女貞屬,常綠灌木或喬木。高丈餘,葉卵形,質厚而有光澤。圓錐花序頂生,夏日開花,花冠白色,裂片四枚,花冠筒與裂片近等長,雄蕊二枚。核果橢圓而黑,可入藥。也稱為「女貞」 、「貞木」 。
“桢”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陟盈切集韻韻會知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貞。說文剛木也。
山海經太山之上多楨木。
郭註女楨也。冬不凋。
又楨榦,築牆所立兩木也。
書·費誓峙乃楨榦。
孔傳題曰楨,旁曰榦。楨當牆兩端者也,榦在牆兩邊者也。
又楨林,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上郡。考證:〔山海經太山之上多楨女。〕 謹照原文楨女改楨木。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