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枵”文言文意思
“枵”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枵”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xiāo

“枵”字的古汉语解释

xiāo

名词 空了心的大树。

【引】空虚。范成大《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复。”成语有“枵腹从公”。

“枵”国语辞典解释

xiāo

形容词
空虛、空腹。例: 「枵腹從公」《新唐書.卷九〇.殷開山傳》「公等勿與爭,糧盡眾枵,乃可圖。」

“枵”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虛嬌切,音囂。
說文木根空也。
 又虛也。
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于元
杜註卽虛也。徐按爾雅虛星子位之次,,虛耗之名,北方樹木皆虛,从木色黑,故曰元。杜預曰:元三宿,虛在其中。
 又周禮·地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鄭註,齊也,靑州分野。
 又正字通凡物饑耗曰,人饑曰腹。

“枵”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表示木大而中空,可引申為空虛。

詳解: 從「」,「」聲,表示木大而中空,可引申為空虛。《說文》:「木根也。从木,号聲。《春秋傳》曰:歲在玄枵。玄枵,虛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玄枵,虛中也。枵,耗名也。《爾雅‧釋天》:「玄枵,虛也。」晉郭璞注:「枵之言耗,耗亦虛意。

  「」可表示指腹空,即饑餓,此語義今仍存於閩語。《新唐書‧殷開山傳》:「賊方熾……糧盡眾枵,乃可圖。

  「」也表示絲縷纖維稀疏而輕薄。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夏服》:「又有蕉紗,乃閩中取芭蕉皮析緝為之,輕細之甚,值賤而質枵,不可為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