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柝”文言文意思
“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柝”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tuò

“柝”字的古汉语解释

tuò

1.名词 巡夜打更用的梆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候卒击卫太尉。”

2.动词 通“拓”。开拓;扩大。《淮南子·原道训》:“廓四方,八极。”

“柝”国语辞典解释

tuò

名词
舊時巡夜人打更所敲擊的木梆。例: 「重門擊柝」 。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齣:「棲鳥頻叫,擊柝連聲,女牆邊,側耳聽。」


动词
開拓。《淮南子.原道》「廓四方,柝八極。」 漢.王符《潛夫論.救邊》「武皇帝攘夷柝境,面數千里。」

“柝”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𠀤音託。
說文作𣔳、𣟄,判也。夜行所擊者。
易·下繫重門擊,以待暴客。
左傳·哀七年魯擊,聞于邾。
徐鉉曰謂判兩木夾于門爲機,相擊以警夜也。今荒城多叩鼓以持更,蓋其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