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国语辞典解释
zhū
名词1.樹木露在地面上的根部。例: 「守株待兔」 。《韓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唐.駱賓王〈上李少常啟〉:「賓王蟠木朽株,散樗賤質。」
2.量詞。計算花草樹木的單位。唐.韓愈〈示兒〉詩: 「庭內無所有,高樹八九株。」
“株”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陟輸切集韻類篇鐘輸切韻會追輸切,𠀤音邾。說文木根也。徐曰:在土曰根,在土上曰株。
易·困卦困于株木。
王肅註謂最處底下也。
又株枸,斷木也。
莊子·達生篇承蜩者處身若橛株枸。
又幹也。
韓非子·五蠹篇宋人守株,冀復得兔。
又木身也。
蜀志·諸葛表成都有桑八百株。
又與誅通。
釋名罪及餘人曰誅。誅,株也,如株木根枝葉盡落也。
又類篇株儒,短柱也。
又株離,亦作侏離,樂名。
史記·樂書四夷之樂,東方曰𩎟,南方曰任,西方曰株離,北方曰禁。
又株林,邑名。
詩·陳風胡爲乎株林。
又正韻專於切,音朱。義同。
又集韻類篇𠀤鱅珠切,音殊。株楰,木名,可爲車輞。
又同駐。
釋名駐,株也。株木不動也。考證:〔說文木根也。徐曰,在土曰根,在土上曰邾。〕 謹照原文邾改株。
“株”形意通解
《說文》:「朱,木根也。从木朱聲。」嚴格而言,株不指樹根,而指樹幹。參見「朱」。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