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文言文意思
“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捉(简繁同形)
拼音:zhuō
“捉”字的古汉语解释
zhuō
1.动词 握;拿。《新唐书·杨师道传》:“捉笔赋诗。”
2.动词 捉拿;捕捉。《促织》:“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3.动词 拾取。《世说新语·德行》:“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捉笔】拿笔写文章。
【捉刀】指代人作文或做事。
“捉”国语辞典解释
zhuō
动词1.握住、拿。例: 「捉襟見肘」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
2.逮捕、抓住。例: 「捕捉」 、「活捉」 、「捉賊」 、「捕風捉影」 、「貓捉老鼠」 。
3.戲弄。例: 「捉弄」 。
“捉”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
“捉”形意通解
略說: 從「手」,「足」聲。本義是持、握。詳解: 從「手」,「足」聲。本義是持、握。《說文》:「捉,搤也。从手,足聲。一曰:握也。」《廣雅.釋詁三》:「捉,持也。」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叔孫將沐,聞君至,喜,捉髮走出。」《三國志.蜀書.宗預傳》:「孫權捉預手,涕泣而別曰:『君每銜命結二國之好。今君年長,孤亦衰老,恐不復相見!』」
「捉」引申表示抓捕、捕捉。如《三國志.魏書.華佗傳》:「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唐代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捉」可表示拾取。如《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表示把握。如南宋陳亮〈朱晦庵畫像贊〉:「置之釣臺捺不住,寫之雲壹捉不定。」
「捉」表示趁、乘。如《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明日捉個空,便一逕到臨安府前叫起屈來。」《警世通言.樂小舍拚生覓偶》:「樂和推腹痛留在艙中,捱身與喜大娘攀話,稍稍得與順娘相近。捉空以目送情,彼此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