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文言文意思
“招”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招(简繁同形)
拼音:zhāo
“招”字的古汉语解释
zhāo
1.动词 用手势叫人。《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2.动词 招来;招集。《汉书·晁错传》:“上招贤良。”
3.动词 招致。《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4.动词 招待;款待。《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招之。”
5.动词 供认。《旧唐书·哀帝纪》:“陈文巨招伏罪款。”
6.动词 揭示。《国语·周语》:“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
7.名词 箭把。《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
【招安】封建统治集团以官爵、钱财劝诱武装反抗者放弃反抗,归顺投降。
“招”国语辞典解释
zhāo
动词1.打手勢以示意人過來。例: 「招手」 、「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
2.用廣告、通知等公開方式使人來。例: 「招生」 、「招考」 、「招標」 。
3.逗、惹、引。例: 「招禍」 、「招惹」 、「別招你媽生氣!」 、「餅乾屑會招來螞蟻。」 《書經.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紅樓夢》第一一回:「你別在這裡只管這們著,倒招的媳婦也心裡不好。」
4.北平方言。指傳染。例: 「這病招人,要小心!」
5.承認罪狀。例: 「招認」 、「不打自招」 、「這廝口風緊得很,怎麼逼都不招。」
6.進用。《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二》:「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7.使入贅。例: 「招婿」 。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8.尋找。《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一》:「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
名词
1.箭靶。《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萬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無不中。」
2.武技、手段。例: 「絕招」 、「耍花招」 。
3.明顯的標幟。例: 「招牌」 、「酒招」 、「市招」 。
4.量詞。計算招術的單位。例: 「一招妙計」 、「雙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勝負。」
sháo
名词古代虞舜時的樂名曲稱。同「韶」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禹乃與九招之樂。」
qiáo
动词揭舉、揭發。《國語.周語下》:「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 唐.韓愈〈爭法論〉:「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
“招”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𠀤音昭。說文手呼也。
詩·邶風招招舟子。
傳招招,號召之貌。
疏號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
又廣韻來之也。
書·說命旁招俊乂。
又求也。
前漢·季布傳辨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
註招求貴人威權,因以請託也。
又𦊰也。
孟子旣入其苙,又從而招之。
註招,羈其足也。
又姓。漢大鴻臚招猛。
又集韻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𠀤音韶。
前漢·禮樂志體招搖,若永望。
註招搖,申動貌。
又與韶㲈通。
史記·帝舜紀禹乃興九招之樂。
註卽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
左傳·昭十二年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祁堯切,音翹。舉也。
周語好盡言以招人過。
前漢·𨻰項傳贊招八州而朝同列。
又揭也。
莊子·騈拇篇有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
又叶之笑切,音照。
蔡邕·郭有道𥓓赫赫三事,幾行其招。委辭召貢,保此淸妙。
又叶之由切。音周。
韓愈·祭𥠇員外文於後八年,君從杜侯。我時在洛,亦應其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