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文言文意思
“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摶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tuán
“抟”字的古汉语解释
tuán
1.动词 把东西捏聚成团。《考工记·鲍人》:“卷而抟之。”
【引】结聚;集中。《商君书·农战》:“国力抟者强,国好言谈者削。”
2.形容词 圆。《九章·橘颂》:“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zhuān
形容词 通“专”,专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抟心揖志。
“抟”国语辞典解释
tuán
动词1.捏聚搓揉成團。例: 「摶弄」 、「摶土」 、「摶麵」 。《文選.枚乘.七發》:「楚苗之食,安胡之變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2.憑藉。《莊子.逍遙遊》:「摶扶搖而上九萬里。」 明.張四維《雙烈記》第三〇齣:「夾攻裡外施英勇,看他鵬翮怎摶風,管教墮吾計中。」
3.集聚、結合。《管子.內業》:「摶氣如神,萬物被存。」 《商君書.農戰》:「摶民力以待外事,然後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
“抟”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𠀤音團。說文圜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侔以行山,則是摶以行石也。
註侔,上下等也,摶,圜厚也。
又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
又以手圜之也。掜聚也。
禮·曲禮毋摶飯。
疏取飯作摶,則易得多。
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摶黍授祝。
又拍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摶埴之工二。
註摶之言拍也。埴,黏土也。
疏以手拍黏土以爲培也。
又專也。
前漢·天文志凡望雲氣,騎氣𤰞而布,卒氣摶。
又摶黍,黃鳥名。
詩·周南·黃鳥于飛疏幽州人謂之黃鶯,齊人謂之摶黍。
又省作𢮨。亦作㩛。
又集韻朱遄切,音專。擅也。一曰幷合制領也。
史記·田齊世家摶三國之兵。
註握領也。
又與專通。
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摶,一誰能聽之。
又唐韻持兗切集韻韻會正韻柱兗切,𠀤音篆。束也。
周禮·地官·羽人十羽爲審,百羽爲摶。
又與縳同。卷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卷而摶之,欲其無迆也。
註摶讀爲縳,謂卷縳韋革也。
釋文摶縳𠀤直轉反。
又集韻韻會𠀤柱戀切,傳去聲。義同。
从叀,與搏从尃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