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文言文意思
“掖”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掖”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掖”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拽着别人的胳膊。《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余杀国子,莫余敢止。”

【引】扶持。《诗经·陈风·衡门序》:“故作是诗以诱其君也。”

2.名词 通“腋”。胳肢窝。《史记·吕太后本纪》:“高后遂病伤。”

【引】旁;边。《后汉书·桓帝纪》:“德阳殿及左门火。”

“掖”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用手攙扶人的手臂。《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

2.扶持、幫助。例: 「扶掖」「獎掖」《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篤於朋友,生則振掖之,死則調護其家。」

名词
胳肢窩。通「腋」《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


形容词
旁邊的。例: 「掖垣」「掖門」「掖庭」《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諸葛瞻指揮兩掖兵衝出,直撞入魏陣中。」

(一)之讀音。

动词
塞、藏。《紅樓夢》第九七回:「黛玉點點頭兒,掖在袖裡。」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也算多剩了兩個大錢,掖在耳朵眼兒裡。」

“掖”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奕。
說文以手持人臂投地也。
 又挾扶也。
詩·𨻰風·衡門序其君也。
誘謂在前導之,謂在傍扶之。
左傳·僖二十五年二禮從國子巡城,以赴外。
挾之而投於城外也。
 又說文臂下也。與腋同。
禮·儒行衣逢之衣。
逢,猶大也。大袂衣也。
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
 又宮旁舍曰庭,殿旁垣曰垣,宮闕旁小門曰左右門,皆取肘腋之義。
前漢·百官公卿表武帝更名永巷爲庭。
 又成帝紀闌入尚方門。
門在兩傍,言如人臂也。
杜甫詩花隱垣暮。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郡。
張國臂,故曰張
東萊郡縣。
韻會,腋本一字。今扶字从手,肘腋字从月。然古腋字本作亦,非从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