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国语辞典解释
yì
动词1.牽引。例: 「牽曳」 、「拖曳」 。金.元好問〈石門〉詩: 「曳杖行歌羨樵叟,此生何計得隨君。」
2.飄搖。例: 「搖曳」 。《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陽陸團精氣,陰谷曳寒煙。」
形容词
困頓。《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 唐.章懷太子.注:「曳,猶頓也。」 (二)(讀音)ㄧㄝˋ yè
yè
(一)之讀音。“曳”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余制切集韻韻會以制切,𠀤音跇。說文臾曳也。
易·睽卦見輿曳,其牛掣。
詩·唐風子有衣裳,弗曳弗婁。
儀禮·士相見禮執玉者則唯舒武,舉前曳踵。
又河名。
類篇西戎有河名曳咥。
說文作曳。曳字从臼作。
“曳”形意通解
略說: 從「申」,「𠂆」聲,本義為牽引、拖。詳解: 從「申」,「𠂆」聲,本義為牽引、拖。《說文》:「臾曳也。从申,𠂆聲。」 《易‧既濟》:「曳其輪,濡其尾,無咎。」高亨注:「曳,以手引之。」
「曳」可表示穿着。《詩‧唐風‧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數。」孔穎達疏:「婁、曳俱是著衣之事。」
「曳」也表示困頓。《後漢書‧馮衍傳下》:「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李賢注:「曳猶頓也。」
「曳」還表示飄搖。南朝宋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陽陸團精氣,陰谷曳寒煙。」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