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国语辞典解释
zhí
动词拾起、摘取。例: 「摭拾」 、「採摭」 。《文選.張衡.思玄賦》:「摭若華而躊躇。」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若說做官,只怕紗帽滿天飛,飛到他頭上,還有人摭了他的去哩!」
“摭”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石切。拓字重文。說文拓或从庶。
揚子·方言取也,𨻰宋之閒曰摭。
禮·禮器有順而摭也。
疏猶拾取也。
儀禮·有司徹乃摭于魚腊俎。
註今文摭爲揲。
前漢·司馬遷傳贊至於采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
又施隻切,音釋。亦與拓同。𠀤見拓字註。
又職略切,音灼。義同。
本作摭。摭字原从𢉙作。𢉙,庶本字。
“摭”形意通解
同「拓」,參「拓」。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