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国语辞典解释
zhì
名词1.阻塞、充填。例: 「窒息」 。《呂氏春秋.季秋紀.季秋》:「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窒。」 明.張居正〈辛未會試程策〉:「下流壅則上溢,上源窒則下枯。」
2.抑制、停止。《易經.損卦.象曰》:「君子以懲忿窒慾。」
“窒”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陟栗切,音挃。說文塞也。
易·訟卦有孚窒。
詩·豳風穹窒熏䑕。
爾雅·釋言窒,塞也。
疏謂堙塞。
又爾雅·釋天月在庚曰窒。
又揚子·方言劒削,自河而北,燕趙之閒謂之窒。
又廣雅窒,滿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丁結切,音櫍。
又集韻乃結切,音涅。義𠀤同。
又集韻徒結切,音姪。實也。一曰寢門冢前闕,皆謂之窒皇。
左傳·宣十四年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
註窒皇,寢門闕。
又借作室。
漢·韓敕後𥓓庫窒中朗。考證:〔左傳·宣十四年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註窒,寢門闕。〕 謹照原註窒下增皇字。
“窒”形意通解
略說: 從「穴」,「至」聲。本義是堵塞。詳解: 從「穴」,「至」聲。本義是堵塞。《說文》:「窒,塞也。从穴,至聲。」如《詩.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毛傳:「窒,塞也。」《睡虎地秦簡.日本甲種》簡31背:「注白湯,以黃土窒,不害矣。」
「窒」引申表示遏制、抑止。如《周易.損》:「君子以懲忿窒慾。」唐代柳宗元〈祭李中丞文〉:「振其綱條,端我甸服,黠吏屏氣,貪官窒慾。」
「窒」也表示阻礙。如《莊子.達生》:「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元史.食貨志下》:「且各處俱有官設鹽鋪,與商賈販賣並無窒礙。」
「窒皇」表示甬道。《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杜預注:「窒皇,寢門闕。」洪亮吉詁:「窒皇,蓋即今之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