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文言文意思
“豸”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豸”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ì

“豸”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ì

1.名词 没有脚的虫子。《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

2.动词 解决。《左传·宣公十七年》:“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庶有乎。”

“豸”国语辞典解释

zhì

名词
1.爬蟲類的總稱。《說文解字.豸部》「豸,獸長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

2.參見「獬豸」 條。

3.辦法。《左傳.宣公十七年》「使郤逞其志,庶有豸乎!」

4.二一四部首之一。

“豸”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池爾切集韻韻會丈尒切,𠀤音坁。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
集韻亦作𧋈。
 又說文獸長𦟝,行然,欲有所司殺形。
徐鍇曰:,背隆長貌。
 又解也。
左傳·宣十七年使卻子逞其志,庶有乎。
,解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陂池貏
文選·李善註,漸平貌。
 又嫋娜也。
張衡·西京賦增嬋娟以跐
,姿狀嫋娜也。
 又正韻丈几切,音跱。義同。
 又廣韻宅買切集韻韻會丈蟹切,𠀤音𥍪。與廌通。
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
後漢·輿服志法冠,或謂之獬冠。獬,神羊,能別曲直,故以爲冠。
佩觿集爲獬廌。
廣韻同𧳋。

“豸”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與小篆形近,象張口之猛獸,側視作二足長尾之形(徐中舒)。本義是野獸。

詳解: 徐中舒認為有足之猛獸如豹、貔、豺等字皆從「」,是知《爾雅.釋蟲》及段注所說皆非其本義。

  唐蘭首先釋讀此字為「」。一說象貓科動物,長脊獸,如貓、虎之類(馬敍倫、馬如森)。豸本應讀作「」音,如「」從「」標聲。姑備一說。

  甲骨文用作地名。秦簡表示無腳的蟲,《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鳥獸虫豸甚眾」、「殺虫豸,斷而能屬者,濆以灰,則不屬矣」。《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說文》:「豸,獸長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凡豸之屬皆从豸。」段玉裁注:「許言獸者,謂凡殺物之獸也。《釋蟲》曰:『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按凡無足之蟲體多長,如蛇蚓之類。正長脊義之引伸也。